作者手记——
甘 肃
(一 丁)
自古人生谁无死……各人有各人的活发!各人有各人的死法……有人重如泰山,有人轻入鸿毛!平民百姓,活法不同,死法各异!请看:作者推出的《夕阳西下》……。
01
夕阳西下
这几天,病入膏肓的王吉玉老人已经卧床不起了……这就是他最后的日子……。
王老汉生于1942年,全国解放时刚刚七岁。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他正当年,一步一步走过来。可以说意气奋发,战天斗战,事事走在前,干在前。贡献是值得充分肯定和赞杨的。他取妻樊秀花。生了三个儿子。那个年代,提倡人多意气高,干劲大,丁成双,日子旺。小俩口为有三个儿子而高兴了好多年……大包干以后,王老四十来岁,正当年富力强,他啥活都干过,修水库、挖石棉,挖茫硝,在柳园车站当装卸工……哪儿来钱快,就在那里干。为啥?供三个学生娃娃上学,不想方设法挣钱。拿啥供娃娃上学……老伴儿走的早,这才放弃外出打工。一边做务农田,一边陪伴三个学生娃上学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大,老二,先后考上了大学,可以说前途似锦。老三没有外出,父子俩相依为命,在故乡种地为生。
多年后,老大老二,相继学业有成,分配了工作,分别在省城、县城安家……为了这两个光宗耀祖的儿子安家,王老汉倾其所有,能借就借,能贷就货,千方百计。接济两兄弟在城市安家……东借西凑,在乡镇为老三取上了媳妇……这样一来,尽管名下还有一些欠帐和贷款,……总算为下一代拉顺了头序,也算对得起早逝的老伴儿了。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爷不请自已去……”王吉玉老人躺在炕上,心里一遍又一遍念叨着这句顺口溜。他身体的各项器管大多失去正常功能。手脚几乎都不能运动了……。大脑还是清楚地,他一次次回忆起走进两个“官儿子”家中的情形……。
大儿子家居省城某厅当了个副厅长,据说官比县长还大一点点……王老坐长途班车赶到兰州,拿着信封,坐出租车赶到儿子就职的家属院,是安门排号码找到家的。住二楼。接待公爹的是儿媳妇。楼房三居室,其中有两间改作犬房,在楼上养了十来只崇物狗……儿媳妇忙来忙去精心照料祟物狗狗,对远道而来的公爹爱理不理。倒了一杯水。就又开始护理小狗狗去了……。
老爹问儿子啥时候能回来?儿媳回答道:“当厅长的人,没日没夜的忙。没个准……”。
一听这话,老爹只好对儿媳说:
“老三取媳妇时。我在银行贷了10000元的款,这些年,我陆陆续续已还了四千多,你们三弟兄合起来凑凑,把那六千元的货款还了。我的心也就塌实了”……。
儿媳妇眼睛瞪的滴溜溜圆:
“你不知,我们大城市开支有多大,不说别的,一袋子狗粮就是一两百元。我们一直过的紧巴巴的!地上的房子,承包地、都留给老三了,还是让老三想想办法吧……!”
王老汉一听这些话,心里凉了多半截儿……。看来,在副厅长老大这边,是没有指望了。他知趣得告辞,返回县城,又去找老二协商……。
老二在县城有房产,据说经营房地产,当了个不大不小的“老板”……。
四楼,王老汉在小区门卫引领下进了门。……接待公爹的是老二媳妇。四居室,其中有三个居室变作棋牌室,各房间都有牌友在打牌。稀里哗啦,乱轰轰的,满楼都是烟味儿……当儿媳妇一听公爹协商还贷一事,头头摇的像个吧郎鼓,叫苦连天:
“老爸啊,您老糊涂了。我们的楼房,只缴了首付,月月缴房贷,日子紧的有上顿没下顿……这不,开这么个棋牌室。免抢挣个饭钱……现在做房地产,三角债欠的,老板都快跳楼了……!旦凡有一点点办法,谁开这个讨人娴的棋牌室……”。 王老汉再也听不下去了,索性打道回府…… 。
躺在炕上的王老汉,想到这些,忍不住老泪纵横,总算在临死前明白了一点点,哪就是——
“儿子花老子的钱,花多少钱都是合情合理,天经地义……老子用一点儿女辈的钱。那比蹬天还难,晚辈伺养崇物不心痛,为老一辈花点钱,那比割心头肉还痛!……。”
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政府给老人发点生活补助。像他现在的情形,起不了床,出不了门……钱已经用不上了,最需要的是陪伴和护理,这点小小的愿望,能实现吗……?
一轮夕阳渐渐地靠近了地平线……那一圈淡淡的残阳,好像诉说着整日的劳累与心酸……它留恋着这片美丽的世界,却不可违背生存的规律……无奈的溶进了大地……。
王老汉彻彻底底失望了……这时,八岁的孙子给爷爷送来了一杯开水……爷爷说:
“乖乖,爷爷的枕头太低了,你给爷爷取两块砖头,爷爷把头往高里垫一下”……听话的小孙子,给爷爷抱来了两块砖头……。
第二天早上,老三去看望独自沉睡的老爸,现场的景像,让老三惊得目蹬口呆……两块砖头,四根鞋带绳子,七十五岁的老爸,用这种形式,结束了自己历经芲桑的一生……!
02
普通的人,普通的人生……这是发生在作者身边真实有悲痛的故事……死者是我的二哥哥,他的真实的名子是“王有吉”!愿二哥安息吧……在天国无病无灾,乐享天年。
修改推发于2025年5月14日于七里镇
作者简历:
刘志军:
笔名——
(— 丁)
甘肃《敦煌赤子》撰稿人;生于1952年5月9曰。高中学历。
原服役于陆军第四十七军,步兵一四零师,四一九团战士。曾以小说、散文及新闻报道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陕西日报》;《甘肃农民报》;《农家女》;上海《故事会》等报刊和杂志;长篇小说《敦煌赤子》,网发在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颇受热心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作者联系电话:
13309374620
注一:
凡是愿全文阅读《敦煌赤子》一书的热心读者,按装“都市头条”,点刘志军作品《敦煌赤子》,即可阅读01至500节全文书稿。
注二:
作者起笔名“一 丁”
两字,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注三:
作者现在的通讯地址为: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七里镇新三区38号楼二单元502室,望周知。
作者旧址: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郭家堡镇梁家堡村四组20号。
——作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