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浴血杀场,护万家灯火;也曾白衣执甲,疗百姓疾苦。戎马一生,归来仍是初心不改的赤子-----卢汉东。
亲爱的朋友们好,我是诵读者灵子,下面我将诵读由其儿子卢长生执笔,铭刻一位老兵、一名医者、一个父亲默默无闻却熠熠生辉的一生。愿世人铭记:有一种伟大,叫做“父亲”。
最可爱的人是我的父亲
作者:卢长生
朗诵:灵 子
有一种爱,沉默寡言却深沉宽厚;有一种人格,历经烽火仍初心不改;有一种传承,不在锦衣玉食中彰显,而在朴素无华里发光发热。
最可爱的人是我的父亲卢汉东,他就是这样一个人。1950年冬天,他不过二十岁,便告别亲人,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朝鲜半岛滴水成冰。年轻的他穿上军装,跨过鸭绿江时,还只是一个刚刚学会扣扳机的新兵蛋子。那时的他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不只是敌人的坦克和飞机,更是严酷自然与生死之间的拉锯战。
那时的朝鲜前线白雪皑皑,美军战机盘旋轰炸,志愿军战士们顶风冒雪、浴血奋战。第一次上战场那天,天还未亮,四周漆黑如墨,只有远处炮火划破寂静的夜空。他们趴在雪地里等待命令,手指冻得失去了知觉,呼吸凝结成霜挂在眉毛上。敌人突然发动火力侦察,密集的子弹像割麦一样掠过头顶。班长一声令下:“散开隐蔽!”他翻身滚进一处沟渠,耳朵嗡嗡作响,心跳快得几乎跳出胸膛。
那一仗打得惨烈。通信中断,联络不上上级指挥所,部队被打散了。他和几名战友互相搀扶着突围,却在混乱中再次走散。只剩他自己,一个人,在陌生的山岭间徘徊。他不幸与部队失散,独自一人潜伏在密林深处艰难的摸索前行。
那天夜里,风雪呼啸,子弹横飞。他靠着一块冻得梆硬的窝头支撑体力,渴了就抓一把雪咽下去。白天不敢露头,只能趁着夜色赶路。他在树林里吃雪充饥,踩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步往前挪。耳边除了风声,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犬吠和汽车引擎轰鸣——他知道,那是美军巡逻队的声音。
整整一天一夜,他在寒冷与恐惧中步行穿越敌占区,双脚几乎失去知觉,但他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因为他心里清楚:“我不能逃,也不能倒下。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中国去。”
终于,在第二天黄昏时分,他远远望见熟悉的一面旗帜。那一刻,泪水混合着汗水滑落在脸颊上,不是因为委屈,而是源于一种近乎神圣的解脱——他完成了对自己的诺言:活着回来了。
战争结束后,父亲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安逸度日,而是主动请缨返回北大荒,投身国家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从南方到北方,从枪杆子换成了锄头犁耙,他用军人的方式开荒种地,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时代的重量。
三十岁时,他成为了生产队出纳员,白天登记粮仓出入账目,夜晚挑灯为乡亲看病。三十三岁那年,他开始自学中医理论,熟读《黄帝内经》,钻研草药功效。几十年来,他凭着手艺和仁心,救活了多少危重病人?没人说得清。只知道哪家孩子发烧咳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家的父亲;哪个老人腰酸腿疼,最先求助的也是我父亲。村民们亲切地说:“他不是专业的医生,但他是真正的神医。”更重要的是,无论贫富贵贱、不论南北东西,他从未收过一分钱诊金。
有人劝他开个小诊所赚点家用,他笑着摇头:“我是士兵出身,救人是本能,收费就成了买卖。”于是乎,两间土房、几本泛黄的旧书、一堆晾晒整齐的草药罐子,构筑起方圆几十公里百姓心中的“圣殿”。他的善良是有温度的,他对世界的温柔是一种信仰。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年冬天,邻村来了位抱孩子的妇人,满脸焦急,眼中噙满泪水。她怀里六七岁的男孩因急性肺炎昏厥两天仍未苏醒。父亲立刻上前检查,当即开出一副祛痰通络的中药方剂,连夜熬制喂服。整整三天三夜,他不曾合眼,守在一旁观察病情变化。直到第四天清晨,小男孩缓缓睁开了眼睛,轻声唤了一声“妈妈”,那位母亲顿时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嘴里喃喃说道:“恩公啊……你是菩萨转世!”
而父亲只是轻轻一笑:“我没那么大的本事,我只是不忍心罢了。”
1975年冬,乡亲们送来一面写着“仁心济世”的匾额,那是对他一生最高的肯定。这块匾至今仍悬挂在我老家堂屋上方,见证着他曾照亮的那个年代。
五十三岁那年,他突发脑血栓住院治疗三年,终究无力回天。五十六岁夏天,他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时我在部队担任教员,无法赶回家亲眼看他最后一面。等我接到消息匆匆赶来时,父亲已离开我们整整三天。
如今每当想起这一刻,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疼痛。身为军人、部队的团职指挥官,“忠孝”真的很难两全。
如今他已经离开多年,可每年清明时节,仍有乡亲自发前来祭扫他的坟墓。他们说:“老爷子虽然走了,但他的灵魂还在保护这个村子。”
今年的父亲节,我又一次站在他长眠的墓碑前,对着沉默的石碑,说了很多很多的话。
我说:“爸,儿子虽未能成为世人眼中的富贵之人,但我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善良的人。”
我说:“我记得您拿着《黄帝内经》,一字一句为我讲解的模样,那是我最早接触医道启蒙的起点,也是我心中最温暖的知识图景。”
我还告诉您:“我要把您的一生写成书,让更多人知道,曾有一位名叫‘父亲’的男人,如何用一身戎装换来了和平盛世,又怎样放下荣耀,回归乡土,成为万千百姓心中的良医慈父。”
他是我的骄傲,我的依靠,是我心底永不熄灭的灯塔。
他更是故乡人心中最可敬的人,是一位将热血青春奉献国家,晚年却甘守清贫、悬壶济世的伟大医者。
亲爱的爸爸,我知道您就在天上注视着我。
我也相信,您一定能听见那些尚未说出的话语——
那是一个孩子对父亲最深的感激,也是一个时代对英雄最温柔的挽留。
愿今世众生不忘:
曾经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吃过苦,拼过命,见过生死,走过群山,
最终把自己活成一抹温暖的光,照亮他人,也照亮这个时代。

朗诵者:陈颖,网名:灵子, 辽宁铁岭开原市人,现为中国朗诵联盟高级会员,开原市作家协会、开原市诗词协会、开原市摄影协会会员,冰城紫丁香艺术团成员,喜爱文学,摄影,热爱朗诵作品在多家平台上发表,愿用声音艺术传递生活美好陶冶情操,愿在文字海洋里寻找最美的世界感悟人生的真谛。

【编辑简介】卢长生,中共党员,军人出身。大学毕业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法律系,副团长转业到铁岭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系中国诗酒文化协会会员,华夏文化传播网专栏作家,诵读中国知名作家、炎黄文学社作家、多家报刊杂志记者、影视制作编导,发行70多万字的个人专著《犁砚留香》和180千字的《中华诗文选粹》一书,并任副主编。辽宁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铁岭市写作学会副会长、铁岭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广播电视台《旅游频道》纪实摄影师、炎黄文学社摄影家、铁岭市摄影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协会会员,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曾五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