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迅 北 京 故 居 赋
池国芳
阜成门①内,宫口西隅②,胡同逶迤③,四合幽居。黛瓦灰墙,隐于市井;朱门铜锁,静守春秋。东望白塔④,梵铃⑤遥和;南邻古刹⑥,钟磬⑦相闻。斯地何名?西三条廿一⑧,文豪栖身之所,风云激荡之墟。
院分前后,屋列东西。北房三楹⑨,檐牙嵯峨⑩:中堂会客,东室奉慈母⑪,西间存旧榻。南屋三间,曾聚青年志士,谈笑间星火燎原。最奇“虎尾”⑫,斗室⑬逼仄,书案油灯,墨痕未冷。一桌一椅一砚,笔走龙蛇;半窗半影半笺,文惊鬼神。
案头煤灯⑭,曾照彻夜长思;架上残编⑮,犹记译笔如刀。藤野⑯遗照,悬于东壁;《野草》⑰手稿,藏于箧中。母居简朴,纺车犹在;朱安⑱旧室,针线尚存。院角丁香,先生手植,百年虬枝⑲,香雪覆庭⑳。
于此陋室,笔作投枪:《华盖》㉑连篇,斥魑魅于昏夜;《彷徨》㉒成集,唤黎庶于迷途。编《语丝》㉓,振木铎㉔之声;创《莽原》㉕,聚热血之魂。更著《野草》,字字淬火㉖;再续《朝花》㉗,句句含霜。
文光凛凛射斗牛㉘,檄文赫赫震乾坤!
昔时煤渣铺路㉙,今朝石巷通幽。
邻舍炊烟,曾伴孤灯伏案;市声熙攘,不掩铁骨铮铮。旧居成馆,往来瞻仰者众;枣树㉚新栽,遥忆先生妙笔。 游者驻足,叹庭前丁香如故;学人凝眸,思笔下风雷未息。
抚门楣而追往,临轩窗以骋怀。丁香雪白,犹似先生肝胆;枣叶沙沙,恍闻呐喊回声。
昔时寒士㉛,今成精神丰碑;旧日蜗居㉜,永驻民族精魂。赋罢长嗟:文脉不绝,薪火相传;浩气长存,山河为证!
注释
① 阜成门(fù chéng mén):北京城门名,位于西城区。
② 宫口西隅:指宫门口西三条胡同。
③ 逶迤(wēi yí):蜿蜒曲折。
④ 白塔:指妙应寺白塔,元代喇嘛塔。
⑤ 梵铃(fàn líng):佛寺檐角悬挂的铃铛。
⑥ 古刹(gǔ chà):古寺,此处或指广济寺。
⑦ 钟磬(zhōng qìng):寺庙乐器,代指佛音。
⑧ 廿一(niàn yī):即“二十一”。
⑨ 楹(yíng):房屋计量单位,一列为一楹。
⑩ 嵯峨(cuó é):高峻貌。
⑪ 慈母:鲁迅母亲鲁瑞。
⑫ 虎尾:鲁迅书房“老虎尾巴”,因扩建形似得名。
⑬ 斗室(dǒu shì):极小的房间。
⑭ 煤灯:煤油灯,故居陈列文物。
⑮ 残编:残破书籍,指鲁迅藏书。
⑯ 藤野:藤野严九郎,鲁迅日本恩师。
⑰ 《野草》:鲁迅散文诗集,多写于此处。
⑱ 朱安:鲁迅原配夫人。
⑲ 虬枝(qiú zhī):弯曲苍劲的树枝。
⑳ 香雪:喻指丁香花。
㉑ 《华盖》:指《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㉒ 《彷徨》:鲁迅小说集,多成书于此。
㉓ 《语丝》:鲁迅主编的文学周刊。
㉔ 木铎(mù duó):古代传令铃,喻文化传播。
㉕ 《莽原》:鲁迅参与编辑的文学刊物。
㉖ 淬火(cuì huǒ):锻造工艺,喻文字锤炼。
㉗ 《朝花》:即《朝花夕拾》。
㉘ 斗牛(dǒu niú):星宿名,代指苍穹。
㉙ 煤渣铺路:故居初建时胡同路况。
㉚ 枣树:鲁迅《秋夜》中“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㉛ 寒士:出身清贫的文人。
㉜ 蜗居(wō jū):狭小居所,谦称故居。
注:赋文融合史实与文学想象,参考北京鲁迅故居陈列及史料,力求还原场景,彰先生风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