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校园
王侠

在岁月的这条长河中,我的母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深深闪耀在我的记忆深处,那便是我的中学母校 —— 曾经的北京 136 中。如今,它虽更名为了北京十四中分校,但在我心中,它永远是 136 中,是那个承载着我青春梦想与无尽回忆的地方。
校园的布局在梦中,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漫步其中,处处皆是景致。校门虽不算奢华,却透着一股庄重与质朴,仿佛一位沉稳的长者,默默迎送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踏入校园,那宽阔的操场首先映入眼帘,蓝球场,足球场,沙坑,单双杠,它们是我们这些青春青少年的旺盛的活力源泉。清晨与课间,不少于二十个班的同学们在操场上整齐列队,上千人迎着初升的太阳做早操,那整齐划一的动作、口号声,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我们136中青春的朝气和力量。课间,这里是一派欢乐的136中海洋,篮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足球在脚下灵活地穿梭,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校园上空,尤其是那些136中美女们,笑的象银铃声音一样。
教学楼安静地矗立在操场北侧,岁月在其外表留下了痕迹,却也增添了几分底蕴。踏入教学楼,每间教室都承载着无数知识的重量。黑板上,粉笔字迹或刚劲有力,或娟秀灵动,那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还记得数学老师在黑板上飞快地演算,几何图形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复杂的定理变得清晰易懂;语文老师用粉笔书写着优美的诗词,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对文学的热爱,引领我们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教室的窗外,树影婆娑,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课桌上洒下斑驳光影,宛如时光的碎金,伴着我们汲取知识的无尽养分。
学校有着一群令人敬仰的老师。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他总是带着和蔼的微笑,眼神中透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忱。清晨,他早早地站在校门口或楼厅前,迎接师生们的到来;课间,他漫步校园,与同学们亲切交谈,关心着我们的学习与成长;放学后,他目送我们离校,那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温暖。在他的引领下,学校有着严谨的教学氛围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老师们各具特色,却又有着共同的敬业精神。教导主任,他很严肃而又亲切,那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们对校规校纪心生敬畏。老师们的办公室常常亮着灯,在精心准备着每一次的教学会议,认真审核着每一份教学计划,他们的严格要求是对我们未来负责的体现。语文老师,她仿佛是一位优雅的艺术家,也是我的班主任,她将语文知识编织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她用诗意的语言为我们解读古诗词,带我们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她的课堂充满着灵动与活力,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数学老师,逻辑思维极为严谨,他总能把复杂的数学问题拆解成简单易懂的步骤。他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疑惑,引导我们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每当我们攻克一道难题,他眼中那赞许的光芒,便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俄语老师,有着流利的口语与活泼的教学风格。她把俄语课堂变成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通过播放俄文电影、组织俄语角等活动,让我们沉浸在俄语的氛围中,激发了我们对俄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她的鼓励让我们敢于开口说俄语,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进一步的认识这个战斗的民族。还有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体育老师…… 他们各展其才,用不同的方式丰富着我们的校园生活,为我们成千上万的人生画卷添上绚丽的色彩。
提及 136 中,不得不说到那些花一样的美女们。她们宛如校园中绽放的繁花,为学校增添了几分灵动与诗意。俄语老师,她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时常披在肩上,微风拂过,发丝轻舞,她的气质温婉如水。课堂上,她时而低吟浅唱,带领我们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之美;时而激情澎湃,剖析苏联的现代文学的魅力所在。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那丰富的学识与优雅的气质,她用智慧浇灌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学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音乐老师,五官精致,笑容宛如春花般灿烂。她那甜美的嗓音仿佛被天使吻过,在教我们唱歌时,她的歌声婉转悠扬,在教室中回荡。音乐课上,她不仅教我们唱歌技巧,还向我们介绍各种音乐风格与文化,让我们领略到世界音乐的博大精深。她的热情与活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音乐教室成为我们最向往的地方之一。
还有那些青春洋溢的女同学,她们如花般绚烂。她们或在操场上奔跑,马尾辫随着步伐欢快地跳跃,脸上洋溢着活力与自信;或在教室里认真学习,眼神专注而明亮,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描绘着青春的奋斗;或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漫步,三两成群,谈笑风生,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她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园里最动听的旋律,她们一个个是那么的可爱。
四季流转,校园的景色也随之变幻,但都美得令人心醉。春天,校园里繁花似锦,桃花、杏花竞相开放,粉红的花瓣如云霞般绚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我们在花丛间嬉戏,感受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夏天,绿树成荫,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下一片片光斑。我们在树荫下乘凉,微风拂过,带来丝丝凉意,操场上同学们的运动热情却不减,篮球赛、足球赛热火朝天,那汗水挥洒的瞬间,是青春最亮丽的色彩。秋天,校园被金黄的银杏叶铺满,漫步其上,沙沙作响。我们收集着落叶,制作成精美的书签,留住秋天的记忆。冬天,白雪皑皑,校园银装素裹,同学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在寒风中传得很远。那洁白的雪,也象征着我们纯真的青春岁月。
曾经的 136 中,每一个角落、每一次经历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如今,虽已成为过去,但它给予我的温暖、力量与回忆将永远伴随着我。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崎岖,那段在 136 中度过的青春时光,都将是我心中最坚实的后盾,最美好的珍藏,因为,我的世界观以及后来的宇宙观,以及现在的文学作品成果,都是从那一刻的振翅中,开始改变,开始飞翔!
个人简介:王侠,北京老三届知青,系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曾在全国各地人民日报(人民号)、解放军报、央视传媒、工人日报、中华魂网、馨语随笔、人民创作、长安文学(专栏)、陕西渭水之光、陕西灞水两岸、鲁南文学编辑部、BBEF艺苑声情传媒、山东作家、美文杂谈、诗意文韵、中国知青网等省部级以上一百余家媒体与平台上发表过文章,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科幻作品,歌词等。文学指导老师为陈荒煤、曹谷溪。中国电影刋授学院文学专业毕业,院长陈荒煤。曾参加山东青岛海军司令部进修班学习,陈荒煤主讲:有感而发。曾经在陕北(甘泉)插队一年零五个月,曾参加过大量知青慈善工作,社会教育活动,曾受到周总理接见,曾经荣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荣获中华魂网“我的延安情”征文二等奖;曾被央视特邀海南三亚旅游并拍片。十八岁之前也曾经在北京司家坑小学,校场口中学就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