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安县礼河村
文/郭有三
近年来,新安县磁涧镇礼河村在村书记张三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道德润村、发展兴村、“樱桃”强村,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礼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三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河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乡村振兴劳模出彩“十大领军人物”、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
基本概况礼河村位于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北部邙山南麓,南与洛新快速通道和涧河风光带接壤,北倚五头镇马头村交界,下辖13个村民小组,754户2920人,支部设五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7名,村“两委”及监委班子成员9人。全村耕地面积近5000亩,以种植大颗粒樱桃为主导产业。张三担任礼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以来,坚持党建引领,实现了村子的绿色崛起,成功摘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礼河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大粒樱桃种植专业村和网红打卡村。2015礼河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并保持连创至今,2023年成功创建“五星”党支部、乡村建设精品村。
道德润村 过去礼河村不少群众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村子落后,根在思想。2005年3月,张三在换届选举中当选礼河村委主任。他认为要富群众的口袋,先要富群众的脑袋,要让群众真正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道理。为了让村民易于听懂、乐于接受,张三创作了300多条顺口溜,不管走到哪儿,一个人就是一个讲台,一张嘴就是掌声一片,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润物无声、走心传神。“只要干部能奉献,群众干啥都情愿;干部群众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农民要想奔小康,只有跟着共产党;听党话、跟党走,日子越过越富有”……这些琅琅上口的“金句”越传越远,不仅传递了政策信息,更凝聚了人心,在村子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特别是在扶贫攻坚时期,张三编写的一系列“顺口溜”,如“精准扶贫政策好,朝着小康快步跑;扶贫扶志树思想,脱贫致富有保障”、“穷没根、富没苗,幸福生活靠勤劳”等,不仅有效激发了本村脱贫攻坚、奔向小康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在新安县范围内广泛流传。
该村通过宣传栏、广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力求人人知善而为,知恶不为。建立礼河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倡导“言行文明换和谐,和谐相处求发展”。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平安乡村、和谐家庭、和谐村组等多种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活动;持续开展“树文明新风、建美丽乡村”活动,评选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贤孝子女”、“五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先进典型。大力发展和保护农村特色文化,培养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形式文体活动,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村里,我看到了村民之间相互帮助、和谐共处的场景。这种道德风尚的形成,为村庄的稳定与和谐提供了保障。
发展兴村上任伊始,礼河村党支部把因地制宜谋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抓住发展不放松,围绕发展做文章,加快发展见成效。“村子落后,群众贫穷,根子在思想;要想‘富口袋’,必先‘富脑袋’”。“道路通,百业兴,致富步伐不放松”,礼河村党支部带领广大干群架桥修路、建校兴学、兴修水利,逐步完善全村的基础设施,为礼河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大力倡导文明新风、良好家风,张三编写了“顺口溜”对全村进行教育引导:“人人言行都礼貌,和谐局面就来到;邻里之间互谦让,树立文明新风尚。”还联络回村创业乡贤和社会爱心人士,建立了“金秋圆梦”助学基金,6年共资助学生277人。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村里把“五星”支部创建与精神文明创建有机融合,建起乡里中心,配备了文艺志愿服务队、托幼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百姓大食堂、健身房等,为群众提供多样化融合服务,以“小切口”推动乡村治理“大文章”落实落细。通过不断努力,礼河村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樱桃强村“礼河村民要想富,樱桃种植是出路”。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改传统农作物种植为大粒樱桃种植。发动群众,推动樱桃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形成集樱桃采摘、农家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条。为了做大做强樱桃产业,党支部还专程跑到省农科院邀请专家前来指导技术,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依托区位优势流转土地3000多亩,全部种上大粒樱桃。礼河村仅樱桃产业一项,年收入就突破2000万元,户均3万多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把樱桃树变成了“摇钱树”,实实在在地把真金白银装进了群众口袋里。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为扩大樱桃产业的影响,张三还带领村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县樱桃文化节、樱桃谷骑行赛,组建“樱嫂导游团”引领乡村旅游和樱桃采摘活动,不断完善接待、客运、导游、采摘、餐饮一条龙服务,着力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带,让樱桃经济由以前的“一月红”变为“四季火”。
如今,礼河村樱桃种植面积近5000亩,种植红灯、美早、萨米脱等10余个樱桃品种,年产量超600万斤,形成了以“农旅融合+电商赋能”、整合种植、餐饮、康养及农产品加工等多业态全面发展的模式。通过这次参观,我深刻认识到,道德建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新安礼河村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现居住于洛龙区安乐镇,现在农行洛阳分行工作,是一个有一定金融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工作者。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于市场营销、信贷管理工作,其撰写的《信贷资产良性循环的实践与探索》一文,在河南省农行交流学习,关于信用卡、零售业务、信贷方面的工作心得在农行总行发表,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及文学作品多篇,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业余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