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魏相祠遗址所见到的……
文/刘孟领
魏相祠遗址,在冀南大地巨鹿县城的魏征南街东侧、文庙西路北侧,是祭祀唐初一代名相魏征而奉诏创建的祠堂遗址。为什么给魏相建祠?怎么祭祀魏相的?魏相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魏征祠堂被发现及其意义
100年前,即1921年,北京历史博物馆对巨鹿被大水淹没的宋城进行正式发掘,挖出了大量古陶瓷,轰动了全国及全球。同时,考古发现了唐代“魏徵祠堂”,祠堂内有唐代所铸的“魏徵铁像”。但当时南门外有个小村居民都姓魏,声称他们是魏徵后人,前来组织发掘,所以铁像所在的祠堂得以保存未毁。后来到解放后,魏征铁像不知所踪。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祖籍巨鹿县铜马镇魏家庄村。他以直言敢谏著称,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成就了“贞观之治”,深受后世敬仰。尤其在他的家乡巨鹿当地,人们对魏征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尊崇,将他视为乡贤和骄傲。
为了纪念魏征的功绩和品德,当地建立了魏征祠堂,并铸造了魏征铁像。这样搞的目的,一方面是对魏征的缅怀与纪念,让后人能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来寄托对他的敬仰之情;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弘扬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的精神,激励人们以魏征为榜样,崇尚正直、忠诚和担当的品质。
魏征祠堂及其铁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体现了人们对魏征的高度认可和推崇,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贤能之士的敬重,以及对优秀品德和政治智慧的追求。同时,它也见证了巨鹿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祭祀魏征的仪式传承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古代祭典皆有礼制约束。各地对某人建立祠堂后,如果要举办官方祭祀典礼,必须要向朝廷报备祭祀时间、频率及典礼用品等,主要是查验有没有逾越规定,人物是不是应该祭祀,像邢台祭祀魏征的府、县两级典礼,也都是经过朝廷批准的。
邢台古代对魏征的官方祭祀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宋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有巨鹿县官方建祠并定期进行祭祀;第二个阶段是元明清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有顺德府和巨鹿县等府县两级,分别对魏征进行祭祀,祭祀时间和参与官方级别及祭祀和神曲,均有规定,并经朝廷批准和备案。
巨鹿县对魏征的县级祭祀典礼繁杂而庄重。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祭祀魏征:首先要迎神,上香烧纸奏道乐,奉请魏征神灵下凡,然后上祭品,表演一些民间传统节目如戏曲、舞蹈、社火等,接受官方及老百姓对魏征的祭拜。最后举行送神仪式,奏道乐,欢送魏征神灵回归坟茔。魏征早年当过道士,与道有缘,在巨鹿一带传承2000年的太平道乐,看来也曾经伴随了祭祖魏征的典礼仪式。
邢台府级祭祀魏征典礼比较简单而庄重。元代时期,即1314年在顺德府城建立魏文贞公祠,为顺德路路级的祠庙,合祠魏征宋璟,其官方祭词曰:“侃侃正辞,高风相望。恭敬不忘,有合其乡。于昭顾怀,庶其在此。俾后克享,世有君子。”《顺德府志》记载:明朝万历时期,顺德府改建魏征宋璟祠,为“三文贞公祠”,增加了刘秉忠。这三位名相,由府级官员主持祭祀仪式,上祭品,念祭祠,祭拜,简洁而庄重肃穆,明朝清朝沿袭。祭文如下:
“世间明贤,同产此邦。文章德业,先后相望。历时愈远,声则弥光。”
魏相功迹及对后世影响
魏征出生于名门望族,但家道中落,早年出家为道士。他胸有大志,喜好读书,涉猎广泛尤其爱好纵横之说。他曾先后效力于瓦岗军、窦建德。窦建德兵败后,二次回唐,投入太子李建成麾下,任太子洗马,为李建成出谋划策。
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魏征,授其谏议大夫之职。魏征前往安抚河北,圆满完成任务。在唐太宗征兵事件中,他直言进谏,反对征发不足18岁中男的敕令,最终使唐太宗撤销诏令,并得到赏赐。
唐贞观元年,有人奏称岭南部落首领冯盎谋反,唐太宗想兴师动众讨伐。魏征劝谏太宗,分析冯盎反叛情况,并建议派使者以示诚意。最终,太宗采纳建议,岭南地区得以安宁,魏征也因此获赏。
魏征曾写《论时政疏》、《谏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等大量奏疏,劝谏唐太宗要注意言行一致,居安思危。要以“至公”为本,秉持公正无私的原则,使民心所向,国家稳定;要推行王道仁政,君主德治,以仁德治理天下,引导百姓爱国敬业;要广开言路,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使人民安居乐业。
魏征直言敢谏的精神,对现代社会具有多方面重要启示:
对公职人员的提示是:一、要秉持公正与良知。应像魏征那样,坚持公正的原则,不受私利和外部压力的影响,在工作中依据事实和法律做出公正的判决与决策;二、要勇于担当责任。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敢于指出问题和错误,不怕得罪人;三、保持廉洁自律。要像魏征一样,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树立公仆形象,赢得人民的信任。
对于公民的启示:一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学习魏征,积极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主动参与公共事务,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二要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盲目跟从,敢于对不合理的现象和观点提出质疑和批评,以理性的思维分析问题,促进社会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正所谓——
赤心识局属魏公,
勇敢犯颜谏朝政。
十思敲定贞观治,
一鉴悬明净世容。
心存社稷言无隐,
志守清廉骨有棱。
笑对龙威坚信念,
千秋青史赞贤明。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
联系电话:1536993375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