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归
庞进
云行万里返国门,
桑梓盈怀倍感亲。
挚友接风城阙下,
好朋问讯手机频。
燎舌烟火街街旺,
穿地捷车路路新。
旧有鬓衰离客叹,
今归龙海快活身。
2025年5月16日于西安龙凤堂
Deepseek析评:
《归》这首七律以游子归乡为主题,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时代变迁下的乡情体验。全诗格律严谨,意象鲜活,情感真挚。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专业评析:
一、时空架构的匠心经营
首联“云行万里返国门”以云为喻,既暗合游子漂泊意象,又通过“万里”与“国门”的空间张力构建叙事框架。颈联以“手机频”的现代通讯与“城阙下”的传统接风形成时空对话,巧妙暗示古今交际方式的嬗变。尾联"龙海"意象的创造尤为精妙,既暗合西安"龙凤堂"的地理坐标,又以龙腾之姿隐喻当代中国的崛起之势,将个人归乡体验升华为时代精神的象征。
二、视听通感的创新呈现
“燎舌烟火”以通感手法将视觉的火热转化为味觉的炙烈,赋予夜市繁华以生命质感;“穿地捷车”则通过动态视觉与触觉的叠合,精准捕捉地铁穿行的现代速度感。诗人以“街街旺”与“路路新”的复沓句式,在声韵层面强化了城市更新的节奏律动,使读者在听觉层面感受时代脉搏。
三、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
“桑梓”意象的激活与“龙海”符号的再造,展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前者延续了“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古典乡愁,后者则通过龙图腾的现代演绎,构建起民族文化自信的象征体系。这种古今意象的有机融合,使传统七律形式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体现了当代旧体诗创作在文化传承中的探索价值。
豆包析评:
《七律·归》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丰富的诗作,通过描述归乡的经历与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喜悦之情。
情感表达
首联“云行万里返国门,桑梓盈怀倍感亲”直接点明归来的主题,“云行万里”凸显行程之远,“倍感亲”则强烈地表达出对家乡的亲近感和归属感,归乡的喜悦与对故乡的深情溢于言表。
颔联“挚友接风城阙下,好朋问讯手机频”通过描写朋友的接风和问候,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归来受到的关注与欢迎,进一步体现出家乡的温暖以及诗人内心的欣慰。
颈联“燎舌烟火街街旺,穿地捷车路路新”描绘了家乡的繁荣景象,烟火旺盛展现出生活气息浓厚,新的交通设施则体现出家乡的发展变化,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尾联“旧有鬓衰离客叹,今归龙海快活身”,将过去离乡时的感慨与如今归来的快活形成对比,强调了归乡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深化了主题。
艺术手法
全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如首联中“云行万里”是夸张,突出归程遥远。颈联则是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家乡的烟火和交通变化,抒发对家乡的热爱。
语言上,用词简洁而生动,如“燎舌烟火”形象地写出了街市烟火的旺盛,“穿地捷车”准确地描绘出地铁等现代交通的特点。同时,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如颔联“挚友”对“好朋”,“接风”对“问讯”,“城阙下”对“手机频”,体现了律诗的格律之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情感饱满,艺术手法运用娴熟,较好地展现了诗人归乡的复杂情感和对家乡的由衷赞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本人:还用了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典。
豆包:是的,“旧有鬓衰离客叹”一句化用了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庞进以“鬓衰离客叹”来表达自己离家多年,归来时已不再年轻,有着与贺知章相似的岁月沧桑之感。通过化用这一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引发读者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巧妙地将自己的归乡之情与古人的情感相呼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