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编·突厥汗国赋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草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的总称,是我国西北部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等民族之后又一个强悍的民族。隋朝初年分东西两个突厥。公元630年,东突厥为唐所灭,公元657年,唐灭西突厥。公元682年,东突厥反叛建后突厥后被唐、回鹘联军所灭,残余部逃中亚欧地。
一、突厥兴起
一主(阿史拉土门)、三主(木杆可汗)
四主(他钵可汗)
公元开启六世纪,蒙古高原柔然威。
游牧民族突厥起,鄂尔浑河政权立。
突厥首领阿史拉,败铁破柔训战马。
立政设官创文字,突厥中原相斗激。
擅长骑射马代步,婚俗葬礼礼义杂。
农业冶炼业兴旺,畜牧业盛商贸兴。
木杆可汗土门子,灭亡柔然统漠北。
西城诸部都归顺,突厥强盛到巅峰。
疆域辽阔长万里,东达辽海西里海。
贝加尔湖为北界,南接阿姆河之西。
二十八年历四主,对抗西魏北周隋。
汉人突厥风各异,离强和弱文帝策。
四主可汗佗钵逝,汗位争夺国乏力。
突厥分裂成两部,东西突厥仇恨深。
二、东突厥可汗
五主(始毕可汗)、七主(颉利可汗)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东突五主始毕汗,挥师灭唐大动兵。
唐王李渊刚立政,无奈称臣缓兵锋。
忍气兵战东突厥,朔州大战军失威。
兰州之战突厥胜,横扫唐军席卷风。
太子建成出主意,迁都毁城避突威。
唐王李渊心动摇,秦王世民荐言驳。
玄午门变高祖退,次子世民登了基。
战略格局大调整,厉兵秣马韬略深。
智囊公瑾入代州,洞察东突观敌情。
内外分化突厥汗,四面包围再用兵。
北拢突邻薛延佗,离间突利可汗臣。
唐人渗透各部落,契丹归唐突厥慌。
颉利突厥登汗位,攻打唐廷灵州邑。
唐将李靖率兵战,大军出动长安空。
颉利可汗心思动,猛击唐都长安城。
唐王世民稳军阵,隔得渭水订约盟。
渭水之盟突退兵,李靖部署再用兵。
缓兵之计调兵将,太宗六路擒突王。
旷日持久突军懈,李靖轻骑袭突军。
犁庭扫穴颉利退,偷袭阴山大胜兵。
李靖俘虏敌十万,颉利可汗逃西程。
奔袭千里遇唐将,宝相生擒归唐营。
唐王宣布五大罪,王者胸怀不杀降。
归降妻儿全家养,善终而死东突亡。
东突分国五十年,六主执政兵占先。
太宗智谋灭东突,边关安宁民呼天。
三、唐灭西突厥
五主(射匮可汗)、六主(统叶护可汗)
十四主未主(沙钵罗可汗贺鲁)、唐将(苏定方)
射匮可汗西突王,开疆拓土军武强。
都建龟兹三弥山,统叶护汗迁千泉。
统叶护汗智勇双,率军十万征四方。
北并铁勒西波斯,称霸西域无人敌。
西突内乱争汗位,沙钵罗汗贺鲁立。
进攻唐朝庭州地,唐朝国土受突欺。
高宗派将苏定方,歼灭贺鲁地归唐。
部分西突不臣服,举族西迁中亚欧。
突骑施汗西称雄,防守阿拉侵略军。
布防练兵摆军阵,新国平稳多族尊。
葛罗禄汗徙中亚,建国立朝设百官。
信奉回教稳国政,土耳其人认祖宗。
贞观一十二年春,失利可汗分国宗。
左右厢号各五部,十宗西突姓不同。
西域各族都朝宗,十宗突厥一家亲。
新疆维族哈萨克,都是突厥后裔人。
四、后突厥兴亡
一主(颉跌利可汗 阿史拉骨咄禄)、二主(迁善可汗默啜)、八主(颉跌伊施可汗)、末主(白眉可汗)
东突厥亡边平稳,半个世纪无纷争。
劳役赋税俱日增,东突复国思想生。
立汗复国齐响应,聚众十万发大兵。
唐臣行俭劝聚众,突退杭爱立国君。
唐朝内忧外患生,则天建周清洗宫。
外有吐蕃吐谷浑,后突兴起帝伤神。
默啜可汗后突王,碾压唐军呈强梁。
则天调兵击吐蕃,安抚后突封高官。
后突狂妄目无君,扰边犯唐杀边民。
唐派朔方张仁愿,跨过黄河布防线。
防御体系如渔网,以战养战后突殇。
开元四年唐发兵,击杀默啜突败兵。
各部首领降唐廷,后突内乱君臣分。
唐廷招抚回葛拔,颉跌伊施可汗伤。
唐回联军击后突,后突灭亡入鹘城。
融入华夏各民族,从此唐无突厥忧。
漠北高原突厥人,驰骋草原战马奔。
历时三百五十载,隋唐边患交战凶。
东西分裂象争斗,唐灭突厥边防安。
部分突厥西徙迁,逃往中亚找地盘。
注释:
1.鄂尔浑河:是今蒙古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后杭爱山脉,回纥帝国第一个首都王庭牙帐在此建立;蒙古帝国第一个首都哈拉和林也在此处建立。
2.阿史拉:突厥第一位可汗阿史拉土门。
3.败铁破柔:指突厥人打败了铁勃和柔然人。
4.辽海:指辽河上游。
5.离强和弱.离间强国,拉拢弱国,即运交近攻、离间和弱的策略。
6.朔州:位于今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
7.厉兵秣马:厉,磨砺;兵,兵器:秣,喂养。即磨快兵器,喂饱战马,做好战前准备工作。
8.公谨:指张公谨。唐开国将领,早年效力于王世充,公元618年投降唐朝,是玄武门之变中的关键人物。政变之初,他与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之外。政变成功后,张公谨因功升为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贞观元年,出任代州都督,以其卓越的战功和智慧,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9.三弥山:即今新疆库车县北哈尔克山。
10.龟兹: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
11.千泉:今乌兹别克塔什干。
12.波斯:指今伊朗高原上的古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州的大帝国。二次波希战争波斯帝国场以失败告终。公元前3 3 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征,进攻波斯帝国,波斯帝国一溃千里,丢失了大片领土。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13.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内。
14.阿拉:指阿拉伯诸国。
15.渭水之盟:指唐太宗李世民与突厥颉利可汗在渭河上订立的盟约。
16.旷日持久: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17.宝相:指唐将张宝相。
18.行俭:指唐臣裴行俭,唐著名的儒将、书法家。太宗贞观年间以明经中选入仕,大将军苏定方看重并传授兵法,参与防御吐蕃、西突厥,身兼文武两职。
19.杭爱:指杭爱山,古称燕然山,位于欧亚大陆腹地。
20.朔方:指朔方节度使张仁愿。
21.以战养战:以,用;养,供给,支持。利用在战争中获得各种资源来支持战争。
22.回葛拔:指回鹘、葛罗禄、拔悉密几个国家。
23.突利可汗:东突厥二号人物。
第三十七编·回鹘汗国赋
回鹘是突厥之后我国北方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公元744年,由回鹘前长药罗葛骨力裴罗大败突厥,遂居漠北建立汗国。公元840年,属下黠戛斯造反灭国。回鹘人南逃西迁,另立政权,其后裔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甘肃、宁夏、蒙古等地,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回鹘是今维吾尔族、裕固族。
(回鹘地图)
一、回鹘兴亡
建立者(骨力裴罗)
铁勒一支名回纥,水草而居游牧国。
东突可汗将骁勇,赶走铁勒求生存。
东突统治回纥民,压榨回纥众怒生。
骨力裴罗联仆骨,起兵反突未成功。
天宝三年天道变,骨力裴罗又起兵。
推翻突厥建回纥,回纥强势征战凶。
骨力裴罗败突厥,联合大唐又灭薛。
唐朝设州置府官,回占漠北立可汗。
回纥助唐平叛乱,歼灭乱臣安禄山。
收复长安唐王喜,更名回鹘封唐臣。
版图辽阔设牙帐,东接韦室西泰山。
南到阴山北至湖,传承百年到武宗。
回唐关系紧密亲,经济文化相互通。
信奉摩尼萨满教,都建里城占古道。
统治无道起内讧,吐蕃回鹘常交兵。
黠戛斯部起兵反,回鹘灭国迁西南。
回鹘立汗八十年,回唐关系亲无间。
一十六主都里城,灭国徙迁分离崩。
漠北回鹘下中原,融入大唐民众间。
其余三部西徙迁,各建蕃都立可汗。
西徙回鹘分三路,甘州高昌喀喇营。
葱岭之西立国政,融入当地土著民。
二、甘州回鹘
唐节度使(张潮仪)、怀建可汗(庞特勤)
甘州回鹘居河西,归顺吐蕃附庸国。
吐蕃王国生内乱,两派争斗战火燃。
庞特勤汗建国家,设立牙帐控瓜沙。
七州回鹘势雄勇,占领吐蕃十州城。
西夏学习喀喇军,铁骑拐马打冲锋。
马踏甘州无人挡,一举灭亡甘州兵。
甘州回鹘立国家,传承九主百年家。
西夏元昊灭甘州,并入西夏版图辖。
三、高昌回鹘
狮子王(阿厮兰汗)
西迁一支到高昌,建国立政狮子王。
吐鲁番地归其有,东邻西夏天山北。
金击辽国分西东,东辽残余归西程。
耶律大石建西辽,高昌为庸纳赋贡。
农牧业兴修水利,棉花瓜果种类齐。
回文主国信佛教,木印壁画善舞歌。
高昌回鹘依西辽,蒙古扩张归蒙旗。
王国迁到永昌县,从此消失无地缘。
四、喀喇回鹘王朝
始祖(庞特勤)
喀喇王朝称黑汗,进入中亚建政权。
隶属安西都护府,疆域辽阔都喀什。
西辽高昌相融合,喀喇西辽战火烧。
两大政权相并立,喀喇内讧分东西。
东喀喇部生内乱,西辽乘机夺政权。
塞尔柱国日强大,西喀喇王投靠归。
西辽中亚称霸主,喀喇称臣附庸依。
辽军突袭花剌子,大败而归逃往北。
花剌子国兵强悍,喀喇兵战连败三。
花剌子灭喀喇国,喀喇王逃中亚西。
蒙古崛起征四方,灭宋灭金西夏亡。
兵锋西向击中亚,统一各部兴中华。
注释:
1.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
2.骨力裴罗:回纥国建立者,全名药罗葛骨力裴罗。
3.薛:这里指北方薛延侘政权。
4.牙帐:将帅所驻扎的营帐。
5.湖:指今俄罗斯贝加尔湖。
6.阴山: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呈东西走向。
7.武宗:指唐武宗。
8.里城:指今蒙古国鄂尔浑河谷。
9.黠嘎斯汗国,是黠嘎斯族建立的汗国,位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10.葱岭:帕米尔位于新疆西南部,古代称葱岭。
11.瓜沙:指沙州、瓜州。
12.七州回鹘:指贺兰山回鹘、秦州回鹘、凉州回鹘、合罗川回鹘、隶州回鹘、瓜州回鹘、沙州回鹘。
13.广州城:指瓜州、伊州、甘州、鄯州、河州、西州、岷州、廓州、兰州、肃州。
14.庸:指附庸,附属国。
15.甘州:今甘肃张掖。
16.安西、北庭都护府:指唐朝在今新疆以西设置的两个都护府。
17.塞尔柱国:是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西亚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并称塞尔柱王朝。
18.花剌子:全名穆罕默德·本穆萨·阿尔·花剌子模,指古代波斯国,今伊朗。
19.中亚细:中亚、中亚细亚的简称,指亚洲中部内陆地区。
第三十八编·吐谷浑汗国赋
吐谷浑汗国是辽东慕容鲜卑在西晋末年,由吐谷浑率部向西远徙,留居阴山,在此拓地建国。后人以族长吐谷浑为国名,历18主350年,多次与东方的隋朝、唐朝发生战争,复国后终被吐蕃所灭。
l
(吐谷浑地图)
一、吐谷浑建国
一主(吐谷浑)、二主(吐延)
三主(吐延)、四主(碎奚)
辽东慕容鲜卑族,西晋末年西远徙。
留居阴山拓地界,发展生产远深谋。
部落首领吐谷浑,卒后儿子吐延承。
吐延征战身亡薨,儿子叶延继位尊。
建立国家稳地盘,叶延立政设朝官。
祖父名讳为国号,白兰为都旌旗飘。
休养生息蓄力量,学习汉文尊儒臣。
远离战火转策略,轻徭薄赋修德行。
叶延死后政衰败,大权旁落王悲哀。
碎奚视连父子俩,性格仁厚无良方。
二、远交近攻扩疆土
六主(视罴)、八主(树洛干)
九主(阿柴)、十主(慕瞆)
视罴承位有远见,德法成文政策严。
大力吸收汉文化,加强军事战为先。
尊王攘夷匡正统,雄心勃勃欲用兵。
西秦忌惮发兵将,首战击败吐谷浑。
视罴死后子继承,谋略迁都莫何川。
树洛干王封可汗,教化改革建王权。
收复漒川败西秦,击败南凉夺浇河。
打败南凉太子武,势力大振霸西戎。
树洛干弟阿柴登,西秦大败吐谷浑。
为求自保降西秦,臣服西秦向北扩。
黑水沙州被㧱下,占领松潘平康谷。
乘夏攻击北凉地,突袭夏军捉夏王。
收复九曲占枹罕,实力增强日中天。
派使建康通刘宋,宋封慕瞆陇西公。
游牧范围大扩张,兼并羌氏千里长。
西界羌城东且末,南至祁连雪山北。
三、维政施策
十一主(慕利延)、十二主(拾寅)
十五主(夸吕)、十六主(世伏)
慕瞆之子慕利延,上位政治大改观。
防范宗族势力增,宫廷变故常记心。
生产技能学中原,引进犁耙农耕镰。
远交近攻外交和,刚柔并济施恩威。
树洛干子拾寅登,推行汉化扩宫廷。
任命官员严谨慎,北魏刘宋同样亲。
南朝宋廷封拾寅,河南王冠寇凤凰。
北魏拉拢吐谷浑,拾寅又封西平王。
夸吕上位强军炼,自称可汗分皇权。
侵犯北周被击退,不再朝贡刘宋南。
晚年夸吕疑心重,不思进取妄杀人。
开皇八年天大变,麾下良臣投隋廷。
夸吕之子世伏登,顺势而为和隋亲。
隋吐结蒂姻亲好,光化公主嫁世伏。
开皇年间吐谷浑,国中大乱杀世伏。
世伏之弟伏允代,隋吐交兵伏允败。
四、小小国度灭国程
十七主(伏允)、十八主(慕容顺)、十九主(诺曷钵)
隋朝大业四年冬,隋命铁勒击吐军。
迫使伏允走西平,隋铁夹击吐败兵。
隋军撤走吐复重,侵犯张掖边患生。
炀帝率军四十万,大败吐浑占领土。
隋廷政变唐兴兵,伏允起兵复国程。
收复失地占河右,耀武扬威杀气腾。
贞观年间唐动兵,万马奔腾征西程。
吐谷浑军兵大败,吐王伏允西逃奔。
唐派大将段志玄,追至高原青湖岸。
伏允杀开回马枪,又扰凉州边告急。
唐将李靖率大军,八路围堵伏允兵。
李姓道宗高甑生,君集任城道彦军。
李大道将作先锋,段志玄战排头兵。
唐将英勇吐浑败,伏允逃跑越荒野。
唐军入漠缺水源,杀马饮血征战艰。
伏允被围自缢尽,儿子伏顺降唐廷。
伏顺死后子继承,唐封可汉诺曷钵。
唐嫁公主到吐浑,相安无事有太平。
吐蕃崛起扰唐境,唐派仁贵征西程。
唐军溃败吐浑惊,吐蕃起兵灭吐浑。
吐浑灭国民众惨,吐谷浑部帐内迁。
甘肃瓜沙为驻地,融入唐廷并吐蕃。
注释:
1.阴山: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由大青山、乌拉山和狼牙山组成。东西长1000公里,宽50-100公里。
2.徙:移动居所。
3.轻徭薄赋:指政府征收的税款和劳役负担相对较轻。
4.尊王攘夷:尊王,尊重王室;攘:推、排斥;夷,指少数民族。尊重王室排斥夷狄。
5.刘宋:指南朝东晋权臣刘裕篡晋建立的刘宋政权。
6.羌氐:指羌族、氐族。
7.刚柔并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
8.恩威:恩,恩惠、恩赐;威,威严,就是把恩赐和惩罚两种手段一起使用。
9.道彦、君集:指唐大将李道彦、侯君集。
10.瓜沙,指瓜州和沙州。瓜州在今甘肃河西走廊西北部;沙州,古代行政区划,十六国前凉置沙州,治所在敦煌。
11.羌城:今青海湟源县东南。
12.且末:今新疆且末县。
13.仁贵:指唐大将薛仁贵。
【作者简介】
李治民,男,生1944年,家住扶风县城关街道双乐村,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64年参加教育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任教期间一直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曾两次获省级优秀班主任称号。退休后,创办(陕西省戏曲艺术职业学校),为秦腔梨园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曾担任城关街道政协组长,现任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党支部副书记。<扶风县城关街道西区老干支部演艺团>团长。主要作品有:《扶风县乐稼后村誌》(30万字),《扶风城西系列故事集》,戏曲《利剑出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