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水仙子】插秧歌
——翠柳
野田插稻韵青秧,
春色多情染客裳。
新苗泛绿春光漾,
风吹爽爽爽。
喜滋滋苗育千行。
也么唱,
也么赏,
好个春忙!
这首散曲小令以清新明快的笔触勾勒江南春耕图景,试从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声色交融的春耕画卷
开篇"野田插稻韵青秧"以"韵"字点睛,将劳作场景提升至艺术境界,青秧入水的波纹与农人弯腰的律动形成视觉韵律。
次句"春色多情染客裳"巧妙运用通感,既见柳绿桃红的视觉浸染,又闻泥土芬芳的嗅觉渗透,更暗含布谷催耕的听觉暗示。
第三句"新苗泛绿春光漾"中"漾"字尤为精妙,既写秧苗在水田中的摇曳姿态,又拟春光的流动质感,形成水天交映的立体画境。
二、天人合一的劳作美学
"风吹爽爽爽"三叠字如闻风过青秧的簌簌声,既强化自然风物的触感体验,又与后文"喜滋滋"形成情绪共振。这种"爽—喜"的情感链条,暗合《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农耕愉悦传统。
尾句"也么唱,也么赏"突破传统农事诗的旁观视角,劳动者既是表演者又是鉴赏者,将躬耕之乐升华为生命美学的自觉体验。
三、雅俗共生的曲体特质
全曲在保持"水仙子"曲牌格式的同时,创新运用俚语叠词。"爽爽爽"源自吴地"风爽哉"的口语提炼,"喜滋滋"化用江南民歌中的衬字技法,使文人曲作兼具《竹枝词》的鲜活野趣。结句"好个春忙"以市井惊叹语收束,既呼应张可久"忙煞种春田"的元曲传统,又以"忙"字反写闲情,暗藏陶渊明"既耕亦已种"的隐逸况味。
此曲堪称书写劳动场景的典范,既传承马致远"和露摘黄花"的田园雅韵,又发展出王磐《野菜谱》式的世俗生机,在秧歌俚语与文人雅言间达成微妙平衡,使插秧场景升华为对生命节律的诗意礼赞。

主播简介:玉华,河北怀来人,退休教师。爱孩子,喜诵读,好旅游。用声音传递真善美,担任多家平台主播和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播讲的长篇小说《南阳月季》《北京的雪》《大同的风》《信与爱》《赫哲密码》等作品入驻喜马拉雅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