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谈“九河”
高迎春
新石器时期,宁津所在的原始氏族部落,称为有鬲氏部落。鬲(li)为氏族部落首领发明的炊器,其形状大多为口沿外倾(移口),有三个中空的鬲足,为古鬲津河澄泥摔打烧烤制作而成,它是我国炊器的起源,是饮食文化的鼻祖。鬲的名字,与鬲津河有关;有鬲氏称谓,与炊器鬲有关。一条河,一件炊器,为宁津县刻下难以泯灭的历史文化符号。有鬲氏部落先民,在制作鬲和各种陶器的同时,将各种符号刻印在陶器之上,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这种早期的文字被称作陶文。陶文早于甲骨文,因此陶文注定是我国文字的起源,是我国文字的雏形阶段。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宁津县境处于古代九河流域。在宁津县的张大庄镇,发现了麋鹿角化石和枣核化石;在原来属于宁津县的王马殿龙王河附近,发现了石斧和网文瓦。证明在新石器时期,宁津县物产丰富,古代先民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据《禹贡》记载:大禹疏浚的九河,其中的胡苏河、鬲津河,均在宁津境内。
古代黄河,多次改道。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11年),黄河故道流经德州、沧州,从渤海湾入海。东汉时期(公元11年—公元1048年),黄河故道流经临邑、宁津,东光,南皮,从盐山、庆云之间入海。北宋时期(公元1048年—公元1126年),黄河故道流经德州地区。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置渤海郡,下辖东光、临乐、重平等26县。当时胡苏亭为东光管辖。当时宁津南境为重平地,东北境为临乐地,西境为胡苏亭。王莽时期,临乐更名乐亭。光武帝十年,重平、临乐均废。其四境分属东光、南皮、乐陵、鬲县。东汉时期的黄河故道,在宁津、乐陵、庆云和东光、南皮,留下一道高高的河床,当地人称这高高的河床为“龙脊”。据《尚书 禹贡》记载:黄河流经河北、山东平原上时,“播为九河”。又据《尔雅 释水》记载:“九河名太史、复釜、马颊、胡苏、徙骇、简、洁、钩盘、鬲津。”
元代、明代、清代,宁津县均为河间府管辖。最早的《河间府志》,为明代嘉靖十九年(1540年)编撰,共计二十八卷。编撰者为樊深、郜相。当时的河间府,统领景州、沧州二州;以及河间、献县、阜城、肃宁、任丘、交河、青县、兴济、静海、宁津、吴桥、东光、南皮、盐山、庆云十六县。所以,宁津县境图以及境内状况,最早被收入《河间府志》。据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年)收录的宁津县境图记载:宁津县划分为4乡25里,管辖79个村。宁津城东为固宁乡,管辖6里24村;宁津城南为庶富乡,管辖7里14村;宁津城西为迁善乡,管辖6里19村;宁津城北为里仁乡,管辖5里19村;宁津城区为坊市里,管辖3村。到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宁津县沿用明制,依然是划4乡25里,但是管辖的村庄确由79个村庄,增加到了872个村庄。减去其中费村44个,仍然有村落828个。这说明经过明代大规模迁徙外来人口,宁津县的自然村落,有了很大的增长。
《河间府志》对于九河故道,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其九河入海之处,在今天津之直沽。而九河故道,不出沧州、景州二三百里间也。盖水性就下,今南北之水以天津为尾闾,地最洼下。虽数千百年中,或陵谷变迁,而其高卑大势,南北定位,有必不可易者,即以《禹贡》文考之,可以断矣。《禹贡》云:黄河至于大伾,北过洚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大伾,属于魏郡黎阳。洚水在信都,信都今之冀州。大陆泽,在束鹿界之浚县。而河间在浚县、深州、束鹿之北,故曰又北也。据《汉书 沟恤志》云:九河之名有徙骇、胡苏、鬲津。在成平、东光、鬲界中,此三地今皆属河间府。又据杜氏《通典》云:钩盘在景州(吴桥境内),马颊、覆釜在赵郡。再据《舆地志》云:简河在临津。而南皮县境内,有洁河,太史河。河间古郡,称名已久。其所以谓之河间,以其在九河之间也。顾名思义,又可知矣。通过《河间府志》这样大略叙述,九河所在地址,就比较清晰了。
据《宁津水利志》考证:鬲津河源出河北省枣强县,流经山东德州南,又东北流至高庄后入宁津县南境。东北行经小店乡崔帽庄、小店,再经弭家河入陵县黑水湾,又出陵县再入宁津境内,经尤集的葛勇庄、马道子、白家庙、王秀庄出境,入乐陵、无棣东流入海。胡苏河(原名胡须河),源出河北省交河县之西南滹沱河(即徙骇河),由南岸分出东流,经东光南行,又经吴桥入宁津境内,河分为二。其一经西塘乡界牌李和管庄北上,经蒋庄、保店东北行,经帽杨庄、雒庄、沙河蕫、水郡庄、杨保庄东流入乐陵县,遥趋海丰入海。其二由保店镇西岐出,北流回庄、相衙镇、前仓、后仓,又东北行,经刘营伍、李满庄、付集、刘廷献庄出境,入乐陵东流入海。《宁津水利志》,其撰稿人之一为康桂領,历经十一年,严格考证成书。对鬲津河、胡苏河的记述,可谓详尽矣。
据大柳庞家寺汉墓挖掘考证,东汉黄河改道临邑、宁津、东光、南皮,使得宁津土层,增加了六米多厚的土层。而宁津曾经名为胡苏县,临津县,从而坐实了境内的胡苏河和鬲津河。尽管古河道已经湮灭在历史烟尘中,但两大古河,的确为润泽宁津土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简介:高迎春,中国散文家协会会会员,德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第一批“文化之星”,宁津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津县收藏协会副主席,宁津县郭澄清文学研究会秘书长,宁津县蟋蟀协会副会长 宁津县青年文学联合会特约顾问,《宁津古树风情》执行 主编,《宁津文艺》编委,《宁津文苑》编委,中财论坛文化创新版主。文学作品连续三届被评为“鬲津文艺奖”,至今已出版十部散文集, 一部文学评论集,一部书信集。

投稿须知
1、都市头条(ID:10950627)和茌平文苑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拒绝AI生成作品投稿。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