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为家乡亲人的义演,安万剧院风雨无阻,跨省抵达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一百几十号人的大团,将在富丽堂皇的宁夏人民会堂开启六天七夜的视听盛宴。
自今年元月至今,这是安万剧院继静宁剧院演出之后举办的第二次大型室内演出。宏伟壮丽的宁夏人民会堂不仅是一个艺术殿堂,更是一个聚集人民心声的地方,见证着自治区的发展和进步。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聚居区,其文化特色融合了伊斯兰信仰、西北地域风情与黄河农耕文明,构成了独特的“塞上江南”风貌。
安万剧院此次受邀在宁夏人民会堂这种高规格的大雅之堂演出,难怪安万在谢幕时非常激动地说:他祖上积了八辈子德了,一句话把台下的观众逗得哄堂大笑。这不由让人联想到某戏曲专家曾评价安万说,此种民营社团就是地摊庙会形式的演出,难登大雅之堂。安万这次真是争气,真的给民营剧团长了威风!老百姓喜欢,群众支持,这就是安万剧团最大的底气!
“刘秀十二走南阳,大刀苏显赶驾忙,马武姚期双救驾,要扶幼主坐洛阳”。5月9日晚,由安万领衔主演的忠孝剧《兴汉图》首先登台亮相。安万其人有一副响亮、皮实、外带沙哑的好嗓子,他能翻跟头、能倒硬人,还能跃起劈叉、舞刀弄剑,他唱戏用心动情,他的一身好功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这部古典优秀传统剧中,演员们凭借深厚的表演功底,细腻的情节演绎,婉转的唱腔,大气、沉稳、生动的表演风格,展示出吴汉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挣扎与果敢,将吴汉内心的纠结与对忠义的坚守刻画的入木三分;将吴妻王兰英的贤良孝顺、深明大义诠释的淋漓尽致,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和对家国的勇于担当;把刘秀的睿智、胸怀天下的王者风范展现得恰到好处。演员们的精湛演技将戏中人物的忠义抉择、离合悲欢演绎得生动感人,尤其是安万在“祭祀”一折戏的表演,直把台下的观众感动得泪流满面,甚至失声痛哭,这场演出,既展现了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又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与忠义的力量。这次《兴汉图》在宁夏人民会堂的舞台上连演三场,观众还意犹未尽,这在秦腔演出中似乎并不多见!
观众普遍认为,安万的戏很接地气,接地气就是安万唱戏能知道观众的心理需求,从而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演员和观众在戏场交流融合,形成互动。宁夏的观众爱戏、懂戏、会看戏,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戏场内掌声此起彼伏,满堂喝彩声,鼓舞激励着台上的演员鼓足了劲,拿出了看家的本领,拼着命也要把戏演好。正如安万在13日晚场谢幕时说的那样:这次宁夏人民会堂的演出震撼了全网,宁夏姑舅爸(安万对观众一贯的尊称)用金掌银掌降龙十八掌,一天不停的在鼓掌,把演员挣得汗淌的干干的,笑得憨憨的。
5月12日,中央电视台在宁夏人民会堂为安万拍纪录片。安万又要上央视了,此前,《人民日报》四次发文力挺安万,凤凰卫视大牛探访安万的纪录片刚播出不久,央视摄制组又来了,这是央视第四次采访安万,央视制作的介绍安万剧院的专题片已播出3集。安万唱戏最让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一本《兴汉图》在宁夏人民会堂连唱三场,也不是在大西北,只有安万能完整地唱下来1000多句传统唱本的《斩韩信》,而是一个人在3小时的演出中,唱完了《斩韩信》中的韩信,紧接着又唱了《夜断》中的司马懋,要是换作别的任何一位演员,且不说能否记住这么超长的台词,就连能否站下来都成问题。这一切难道不是戏曲界的奇迹?这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戏比天大”的安万精神,也许,这就是央媒一次次关注安万的缘由。
5月16日于白银
作者简介
王世北 字北辰,甘肃靖远人,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理事,靖远县第四届作协名誉主席。爱好戏曲、旅游和摄影,热心写作,笔耕不辍,不时有诗文见诸报刊。作品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上海滩诗叶》(获基尼斯世界之最)《古韵今吟》(清华、北大、国家图书馆收藏)《烛光》《当代百家经典诗歌选(三卷)》《古韵新风——诗词鉴赏》《世纪文坛群英谱》等10余部图书分别收录。著有《星光集》《岁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