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玉的气韵
杨生博
读崔宏建《阳光从窗前流过》中的散文篇目,有一种刚柔相济的审美特质。
崔宏建散文中的“骨”来自于他对文学的敬畏。一是他写作真诚。二是追求思想的永恒。在前言中,崔宏建自白:我写的文字,多是纪录“在生活漩涡中抗争人们的普遍心态”,崔宏建认为,散文的美丽,“文字是外壳”,“思想才是永恒”。
在《生命的思考》中,作家讲了一个希腊神话:万物主宰宙斯有一天从人间取走了火种,人间从此失去了光明,一片黑暗,普罗米修斯勇敢的站了出来,他抨击暴虐,冒着生命危险从奥林匹斯山盗回火种,人间恢复了光明,而盗火英雄却被宙斯锁在悬崖边,遭受着每日被鹰啄的苦痛。作者在文末写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就是生命运动的规律和意义。”
还有一篇超想象力的散文篇目《湖和岸的故事》。湖边是岸,岸边是湖。湖干涸了,岸目光呆滞,湖对岸说:如果你走了,我便没有了依靠。通篇没有一个人物,却道尽人间美好的爱情真谛,通篇没有万端物象,却暗示和谐的珍贵。
崔宏建是学中文专业的,深谙情在散文中的灵魂作用,而情必须象春风拂面,像冬雪飘在身上,柔是情的本真,崔宏建在散文中这一点把握的很妙。
《大美咸阳湖》中崔宏建写道:“每当身心疲倦的时候,总去咸阳湖边走走,那儿总能找到心灵的港湾与宁静。”《春天这把剪》中他写道:“春天来的时候,大地一片生机,想不发芽都难……春天是一把剪,要剪去冬的芜杂、无序和发黄发枯的姿态。”
在事象世界里,崔宏建在散文中,把自己对人生、对过往的感情泪水般的表达了出来,情柔之处见真人,真人自有人间情。《搬室回望》篇,写了自己工作以来四次搬办公室的触动:第一次有点莫名的悸动;第二次想着寻求一种宁静;第三次是一种被动;第四次发出感慨:年轻真好。散文写的是办公室的四次搬动,暗喻人生的四个阶段。人生有上升,也有落幕,但我们一定要自珍自爱,对社会一片真情。《老屋春色》写作者回了一趟家,发现家已成了村上破落的家。但一看见家里的物件让自已心动,最后感怀:“没有什么比在老家更有感觉了,我怀念我的老家!”
如果要给崔宏建散文审美特质找到一个恰当的象征,那就是蓝田玉,既保持着大地深处的硬度,又流转着千年月华的柔光!
作者简介 杨生博,咸阳师范学院教授、评论家、著名非遗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二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在《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林》《诗潮》《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绿风》《延河》《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发表文艺作品600余篇(首),出版诗集《生命,生命》《非遗之光》《脊梁》《风力》《夹碎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