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又听声声鸟鸣
文/卢进国(湖北监利)
清晨,在杨柳成排的河滩
又听到了声声鸟鸣
那深情地啼鸣
像穿透大地的玉音
此时的小草
也散发出清新的气息
鸟鸣回荡在温馨的五月
一种思念,占据了我的心灵
抬头仰望天空
流云渐渐远去
云朵在变幻中
失去了刚刚的透明
原野之上
成群的鸟儿在林中飞鸣
一些散落的前尘旧事
在清脆的鸟鸣声中
从心里渐渐地消失
如今,我卸下了沉重的行囊
余生不再远行
我挣脱了迷茫和仿徨
在不老的时光里
留下了久违的欣喜
诗评
于鸟鸣中解构时光与心境——评卢进国《清晨,又听声声鸟鸣》
卢进国的《清晨,又听声声鸟鸣》以自然之声为引,巧妙编织起情感与哲思的网络,在清新质朴的语言中,展现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歌开篇,“清晨,在杨柳成排的河滩/又听到了声声鸟鸣”,简洁而自然地营造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清晨图景。杨柳成排的河滩,勾勒出宁静优美的环境,鸟鸣声的出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为诗歌注入灵动的气息,同时也成为触发诗人情感的契机。“那深情地啼鸣/像穿透大地的玉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鸟鸣比作穿透大地的玉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鸟鸣的清脆悦耳与独特魅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鸟鸣带来的听觉享受。
“此时的小草/也散发出清新的气息”,诗人的笔触从听觉延伸到嗅觉,通过描写小草的清新气息,进一步丰富了清晨的感官体验,让整个画面更加立体鲜活。“鸟鸣回荡在温馨的五月/一种思念,占据了我的心灵”,五月是充满希望与温情的季节,鸟鸣在这样的氛围中回荡,却引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使诗歌的情感基调发生转变,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过渡到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形成情感上的张力。
接下来,“抬头仰望天空/流云渐渐远去/云朵在变幻中/失去了刚刚的透明”,诗人将目光投向天空,通过描写流云远去、云朵变幻,暗示时光的流逝与事物的无常。这种对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与感悟,为诗歌增添了一层淡淡的惆怅与对时光的感慨。
“原野之上/成群的鸟儿在林中飞鸣”,再次回到对鸟儿的描写,展现出一幅充满活力的自然场景。“一些散落的前尘旧事/在清脆的鸟鸣声中/从心里渐渐地消失”,鸟鸣不仅是自然之声,更成为了诗人心灵的慰藉。前尘旧事在鸟鸣声中渐渐消散,体现出诗人在自然中得到治愈,放下过去的负担,内心逐渐回归平静。
“如今,我卸下了沉重的行囊/余生不再远行/我挣脱了迷茫和仿徨/在不老的时光里/留下了久违的欣喜”,诗歌结尾,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内心的转变与对未来的期许。卸下沉重的行囊,不再远行,意味着诗人摆脱了生活的束缚与心灵的困扰,挣脱了迷茫与彷徨,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方向。“在不老的时光里/留下了久违的欣喜”,则传递出诗人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与满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语言简洁流畅,意象选取自然贴切。以鸟鸣为线索贯穿全诗,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情感脉络清晰,层层递进,从最初对鸟鸣的欣赏,到引发思念,再到在鸟鸣中释怀,最后表达出内心的转变与欣喜,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同时,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心灵的治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