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航空博物馆之行
作者:刘连成
2019年春节,怀着对航空历史的敬仰与憧憬,我们一家五口踏入了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大门。这座位于北京的航空殿堂,不仅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更是全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前五的航空专业博物馆,承载着国家、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厚重记忆。
站在博物馆门口,一块巨大的中英文标志牌映入眼帘,“中国航空博物馆”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庄重与震撼之感扑面而来,让我们对馆内的一切充满了期待。
一走进博物馆,浓郁的英雄气概便将我们紧紧包围。这里,是航空历史的生动再现,更是人民空军精神与文化之魂的象征。入口处,游客们纷纷驻足,用相机定格下这充满意义的瞬间,想要将这份感动永远珍藏。
沿着英雄大道缓缓前行,一面英雄墙矗立眼前,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文字。那是无数为空军事业奉献一生的英雄事迹,每一个名字、每一段文字,都仿佛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老伴站在英雄墙边,仰望天空,神情庄重地拍照留念。她的身影与英雄墙融为一体,仿佛穿越时空,与那些英雄们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却又感人至深的故事。
博物馆中央,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铸铜雕塑高大威严。我静静地站在雕塑前,凝视着下方刻着的生平简介:“中国航空之父 冯如 1884 - 1912年”。刹那间,时光仿佛倒流,我似乎看到了冯如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怀揣着“航空救国”的梦想,远渡重洋,刻苦钻研,最终成功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为中国航空事业迈出了艰难而又伟大的第一步。那一刻,我与这位伟大的先驱者仿佛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深刻感受到了他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蓝天魂和誓言广场。广场上的石雕建筑群,犹如一部部凝固的史书,默默地讲述着英雄们的丰功伟绩。地面上“英雄大道”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远处,飞机停放区在阴沉的天气下若隐若现,更增添了几分庄重与神秘的气息。我们放慢脚步,静静地走着,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印记上,感受着这里浓厚的历史氛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敬畏之情。
一座高40米的立剑主雕塑吸引了我的目光,它直插云霄,仿佛是一把守护祖国蓝天的利剑。这座雕塑象征着空军的崇高荣誉和决胜空天的坚定信念,站在它的脚下,我感受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那是空军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勇气,仿佛自己也成为了航空事业的一份子,热血在心中沸腾。
在一万平方米的展厅内,集中展示了人民空军成立以来装备背后的故事和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位无声的讲述者,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我与老伴在这里合影留念,身后“中国航空”字样格外醒目,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为祖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感到无比骄傲。
走进两万多平方米的洞库展厅,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这里展示着中国航空人为中国航空事业不懈奋斗的感人故事。一架黑色飞机静静地停放在拱形天花板下,旁边悬挂着的展板上写着展览标题,它仿佛在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诉说着航空人背后的汗水与牺牲,让我对他们的奉献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在户外展示区,一架红色尾翼上写着“香玉剧社号”的歼击机格外引人注目。这架飞机是著名戏曲家常香玉捐赠的,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展品,更是常香玉对航空事业热爱与支持的象征。站在这架飞机旁,我仿佛看到了常香玉为了购买飞机,不辞辛劳地四处义演,筹集资金的身影,她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博物馆内还收藏着毛主席生前乘坐次数最多的伊尔—14和参加开国大典的P—51。抚摸着这些历史飞机,我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对航空事业倾注的心血与期望,他们的远见卓识和坚定信念令人钦佩不已。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航空博物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航空历史,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航空精神的伟大与崇高。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家庭和我们一样带着孩子前来参观游览。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对航空事业的热爱与憧憬,他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的光芒,那是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也是航空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
游览结束,我心潮澎湃,久久无法平静。中国航空博物馆之旅,就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与英雄的相遇,让我对祖国的航空事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离开时,我赋诗一首,以表达我内心的敬意:
搏击万里傲蓝空,
保卫神州载汗青。
壮士忠魂千古颂,
和平莫忘战鹰功。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