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褶皱里的三重角色:祖辈、子女与归人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站在岁月的中轴线上回望,我竟同时扮演着三重令人动容的角色——既是都市高楼里躬身守护孙辈的祖辈,又是血脉深处永远牵挂故土父母的子女,更是在时光长河中不断找寻自我的归人。这些角色交织成网,将爱与责任编织成生命最厚重的底色。
都市里的晨昏:祖辈的温柔守望
每天的黎明都在蹑手蹑脚中开启。当都市还沉浸在霓虹褪尽的寂静里,我已像拆解一件珍贵的瓷器般,小心翼翼地推开厨房门。不锈钢奶锅咕嘟作响时,总想起老家土灶上煨着的小米粥,同样的热气模糊镜片,却蒸腾着跨越时空的慈爱。给孙儿冲泡奶粉的水温要精准到三十七度,正如当年母亲给我煮荷包蛋时,总要把红糖搅得完全化开。
推着婴儿车穿梭在社区花园,塑胶跑道的弹性触感与故乡田埂的松软截然不同。孙儿指着天上的风筝咯咯直笑,我却在他清亮的眼眸里,看见父亲教我放风筝的春日午后——那时的纸鸢系着棉线,此刻的牵挂连着光纤,同样绵长而坚韧。深夜替踢开被子的幼童掖好被角,窗外的万家灯火渐次熄灭,手机屏幕却突然亮起母亲的语音:“降温了,记得给孩子加件衣裳。”两代人的牵挂,在电波里温柔相撞。
电波两端的乡愁:子女的永恒眷恋
视频通话的蓝光里,父亲布满裂口的手掌捧着新收的核桃,母亲将腌菜坛子往镜头前推了又推。“城里买的哪有自家腌的香!”她总这样说,全然不顾快递单上跨越千里的距离。看见父亲往拖拉机上搬运化肥时佝偻的背影,我忽然惊觉,那个曾把我扛在肩头看社戏的男人,早已被岁月压弯了脊梁。
故乡的节气比日历更准时。惊蛰时母亲发来油菜花开的照片,小满时父亲叮嘱“该给孩子煮祛湿粥”。他们用一生的农耕经验,在电波两端延续着对我的关怀。每当孙儿用稚嫩的声音对着屏幕喊“太爷爷太奶奶”,二老眼角的皱纹里都盛满了光,仿佛所有的辛劳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珍贵的报偿。
岁月长河中的归人:寻找生命的答案
在照料孙辈的琐碎与牵挂父母的焦虑之间,我常常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怔住——镜中渐白的鬓角,竟与母亲的银丝如此相似;弯腰收拾玩具时的腰酸,也遗传了父亲劳作多年的旧疾。原来生命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完成传承,我们既是被爱的接受者,也是施爱的传递者。
有时推着婴儿车走过城市的梧桐大道,会想起老家门前那棵老槐树。孙儿摇晃着树叶咯咯直笑,恍若听见年少的自己在树下诵读课文。生命的轮回如此奇妙,我在照护下一代时,也在不断重温和理解父辈的付出。那些被岁月揉皱的时光里,藏着最朴素的真理:爱,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
站在生命的中途回望与前瞻,我终于懂得:无论是都市高楼里的晨昏守护,还是对故土父母的永恒牵挂,亦或是在时光中找寻自我的旅程,都是生命给予我们最珍贵的馈赠。愿所有在爱与责任中奔忙的人,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让这份跨越时空的深情,永远在生命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