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荣耀背后:魏凡宽在“名人名家榜.金牌作家.诗人.艺术家杯”大赛夺总冠访谈录
访谈时间:2025年5月13日
访谈地点:山东淄博桓台
访谈人:李淑林
受访者:魏凡宽

被文学艺术界誉为权威、高端的“名人名家榜•金牌作家•诗人•艺术家杯大赛”活动,历经 30 天的激烈角逐,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于 2025 年 4月 2日准时落幕。此次活动热度极高,热度值达67022862,参与量 220,支持量 157451,转发量 1219947,浏览量超过 4840669,评论量: 3627 评赞量: 12903,完美收官!

首先请魏凡宽老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履历与诗歌创作收获情况:
魏凡宽
我是山东淄博桓台人;生于1957年8月;1977年考入山东银行学校;本科学历;中共党员。自1980年1月至2017年10月,从事金融工作三十八年,现已退休。我喜爱阅读文学经典,热衷于诗歌创作,热爱学习书法、国画。2024年第一届“风华文学奖”全国诗词大赛荣获一等奖;2025年4月,在《名人名家榜•金牌作家•诗人•艺术家杯》大赛中荣获总冠军称号。目前,我创作的105首(组)诗词,被中国诗歌网收录。现在是淄博市诗词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
祝贺魏凡宽老师!我们名篇.金榜头条的李淑林总编导师联系上总冠军魏凡宽老师,同魏老师深度交流。
1、主持人李淑林:魏凡宽同志,恭喜您在 2025 年“名人名家榜.金牌作家.诗人.艺术家杯”大赛中凭借《七绝.晨练志》等作品荣获总冠军!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能跟我们讲讲您得知获奖消息那一刻的心情吗?
魏凡宽老师:当知悉荣获总冠军时,激动万分,感慨万千,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沉下心来写了一篇感恩感言信,敬赠给了大奖组织单位与活动组织者们,是您们给了我展现自我的机会!是您们让我提升了人生价值的认识!我的荣誉来自您们的精心组织与无私奉献!是我的亲朋好友经过二十多个日日夜夜鼎力相助的结果!我的荣誉是您们用心、用力、辛勤付出给予我的!感恩所有支持我的人!
2、主持人李淑林:魏老师好,从获奖激动到兴奋到对所有亲朋好友的感谢,可以看出魏老师是十分感恩的人,敬佩您!魏老师,您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从事金融工作长达三十八年,现在又醉心于文学创作、书法和国画。这些不同领域的经历是如何相互影响,促进您的诗歌创作的呢?
魏凡宽老师: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和调节杠杆,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我接触到各行各业人和事,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提高了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与政府部门和不同客户交往中,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与生活素材,这为我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而对书法和国画的热爱,又培养了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书法中的笔法技巧、国画中的意境营造,都与诗歌创作中的韵律节奏、意象塑造有着相通之处,它们相互滋养,让我在诗歌创作中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整体美感。当今社会,很多人在利益面前容易迷失了自我!为了更好的传承正能量!用诗歌传递正能量!颂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是我应尽的责任!
3、主持人李淑林:生活是创作的基石,魏老师丰富的生活经历为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特别是《七绝.晨练志》等作品能在这次文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肯定有其独特魅力。您能深入剖析一下这些作品在主题、手法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吗?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七绝.晨练志》的创作灵感和创作过程吗?
魏凡宽老师:阳光总编导师李老师,我和您说句心里话,就《七绝.晨练志》而言,创作的主题思想,它源于我对日常生活中晨练的感悟。我想通过诗歌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态度。在手法上,我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对清晨自然景色的描写以及自身晨练状态的刻画,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同时,在格律的遵循上,我也下了一番功夫,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以严谨的韵律展现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我获奖的作品也大多如此,在主题上贴近生活,引发读者共鸣,在手法上注重传统思想与新时代生活思想观念的结合,既保留古典诗词的韵味,又融入现代人的情感表达。
健康是永恒的主题!在我的世界里,同班的高中同学已去世七人,占比近15%。被病魔缠身的人也有几个,不仅自己受磨难!留给家人的痛苦也是难以承受的!我经过近二十年的晨练!受益匪浅!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无阻!身体健壮。出行自如,步伐矫健!这就是我写《晨练志》初终!让所有人都爱好健身,提高健身防病的认识!
4、主持人李淑林:魏老师说得好,健康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基础,有了健康才有一切!积极锻炼身体,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感谢您用自己的所见所闻给我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课,辛苦您了!魏老师!您在 2024 年第一届“风华文学奖”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次又在“名人名家榜”大赛中夺冠。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自己在创作上有哪些显著的成长和变化?
魏凡宽老师:变化太大了!从第一次获奖到这次夺冠,我在创作上更加注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以前,我创作侧重于表达个人的直观感受,现在则会尝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个人情感与社会、时代等元素相结合,让作品更具思想性和感染力。在创作技巧方面,我也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对诗词的格律把握得更加细致。在创新与传统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同时,通过参与这些大赛,我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作品,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这也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创作理念。说心里话,第一次参加大赛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存在感!这一次是一种责任感,是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目标!同时,写作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知名度提高后,诗会找我约稿也增多了。
5、主持人李淑林:哦,祝贺魏老师,现在魏老师成了 “抢手货”,那个平台都在抢好作品!您写作水平日益提高,与您喜爱阅读文学经典息息相关!阅读对您的诗歌创作肯定有着深远影。能分享一下哪些文学经典对您的创作风格塑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吗?
魏凡宽老师:阳光总编导师李老师您问的这个问题很好。说实话,对我影响远的文学经典有很多。像唐诗宋词,那是我汲取营养的宝库。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都让我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他们对意象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韵律的掌控,都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还有近现代的一些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小说和杂文,他深刻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让我明白文学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应该承载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这些经典作品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我的创作风格,让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最近我先后阅读了《唐诗鉴赏(大全集)》(16开440多页)、《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32开670多页)韵律词谱工具书6本,对平水韵、通韵、新韵知识的工具书都有涉猎,还有当下中华诗词会员李奎封、魏起俭、刘梅生、王勇、李九龙等老师们的诗词书籍。为我创造作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6、主持人李淑林:魏老师,俗话说,读书之于心灵,犹如灌溉之于花朵。它滋养着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灵魂绽放出绚烂的光彩。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开阔视野,提升素养,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通过阅读,创作,形成了您自己独特的创作习惯和技巧。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魏凡宽老师:我通常会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身边的点滴细节,一旦有灵感闪现,就会马上记录下来。这些记录可能只是一些零散的词句或者片段的想法,但它们是创作的种子。在正式创作时,我会先确定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展开构思,细琢如何组织语言、安排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反复琢磨每个字词的运用,力求准确地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想要营造的意境。我也会注重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通过巧妙地安排平仄韵律,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完成初稿后,我不会急于定稿,而是会放一段时间,之后再以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多次,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总之创作灵感,最重要是对生活的体验!我现在创作的习惯就是摄影寻思路,体感作标本。离开生活与体会,写不出好的作品。
7、主持人李淑林:魏老师,我看过您的摄影作品,常听人说,为了拍摄,总是起早熬夜,把退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从事金融工作 38 年兢兢业业;现在又在文学、书法、国画领域寻找乐趣。金融工作经历对您的文学艺术创作有怎样的影响呢?
魏凡宽老师:金融是个非常专业的行业,同时也是管理最严格、制度最系统的部门之一。这为我创作作品时,能勤奋、观察、心细、认真、刻苦有了根基。
9、主持人李淑林:是的,天下事最怕“认真”二字,正是因为您认真创作,才创作丰收,目前您有 105 首(组)诗词被中国诗歌网收录,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您认为作品能被收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魏凡宽老师:是的,李老师!截止目前,被中国诗词网收录的诗词已经137首(组)。中国诗词网对收录的作品都实时评价,对促进创作和诗歌水平提高保驾护航!受益匪浅。
10、主持人李淑林:作品能入书刊,说明作品好,魏老师,敬请说说获奖感言和寄语创作者。
魏凡宽老师:这次获奖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更是一种激励。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尝试更多元化的创作风格和题材。我计划创作一些系列作品,深入挖掘特定主题,展现更丰富的情感层次和思想内涵。同时,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传统诗词文化,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我还希望能够与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11、主持人李淑林:好!魏老师,再次恭喜您获得总冠军,感谢您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访谈,期待您未来创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
魏凡宽老师:谢谢阳光总编导师!我会继续努力的。为繁荣文学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再见!


主持人简介
李淑林,网名阳光,注册志愿者,仁义寿乡民星榜样.最美家庭,眉山市助人为乐最美家庭,名篇.金榜头条总编导师,文学艺术网、文学名人堂等十大平台总编。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东坡诗词学会会员,仁寿诗词学会会员。年年被名篇评为文学领军人物和年度功勋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