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沙土镇——红军长征取得四渡赤水收官之战胜利的指挥大营
沙土,乌江之畔的黔北重镇、县域东部“明珠”。地处贵阳、遵义、毕节三地交汇处,她,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商贸发达的古镇,更是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古镇,在这片土地上曾经上演了一场红军长征期间有关“四渡赤水”收官之战中与国民党追剿部队斗智斗勇中与时间赛跑的南渡乌江战役。

立于沙土镇大街的古镇牌坊
在1935年1月底开始,中央红军在经过一二三次反复跨渡赤水河的运动战中一直在伺机突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经历三渡赤水中试图在鲁班场击溃国民党周浑园部不成后,毛泽东就一直在思谋既不能北上,又不能西进,和东出无路的危急关头,在中央红军已经成为敌人三面围困之地,回旋余地十分狭窄,若敌人的碉堡封锁线形成,逐步压缩空间,中央红军又将面临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到时再突出重围,势必将付出极大牺牲。紧急关头,行使前敌总司令部指挥权的毛泽东,面对险峻敌情当机立断,决定全军回头,四渡赤水再寻求新的机动。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前后作战图标
毛泽东在3月25日,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的建议下,经过集体讨论后于26日决定完全接受在乌江渡口架浮桥南渡的这一建议。由此,中革军委机关、一军团为左路,从底水河进入湾子,于29日秘密进驻沙土,在沙土胡家大院设立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指挥所,指挥红军胜利南渡乌江,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合击圈,把几十万敌军甩在了乌江北岸,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歼灭红军于黔北遵仁一带的计划。南渡乌江后,中央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佯攻贵阳、直逼昆明、巧渡金沙江,实现了遵义会议制定的到川西与四方面军会合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胡家大院的指挥部旧址
中央领导曰:“毛主席用兵如神!四渡赤水真是运动战的典范”。而在沙土,毛泽东则将其运动战术运用到了极致,最终让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金蝉脱壳,胜利南渡乌江。南渡乌江是毛泽东运动战术、军事思想取得重大胜利,指挥才能、崇高威望得以更大彰显,领导地位在事实上得到进一步公认和确立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四渡赤水战役的关键之战,是毛泽东“得意之作”的浓墨重彩之笔。

渡江场景油画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期间,誉称“战略轻骑兵”的红九军团为钳制敌人、掩护红军主力南移,没能按时赶到乌江边随主力红军过江,折回继续与敌人周旋辗转于沙土及周边地区,在途经菜籽坳时遇上黔军犹国材的部队,取得了俘敌1800多人,消灭敌军300多人,缴获枪支1000余支的著名的菜籽坳大捷。菜籽坳大捷是自红军长征以来创下的以少胜多的最经典战例,为进一步钳制敌人、策应和掩护主力红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破译三杰”曾希圣、曹祥仁、邹毕兆为首的中革军委二局,利用其精湛的无线电技术在沙土巧用假电、西调强敌,将情报工作发挥到了极致,避免了一场在人员和武器装备都数倍于红军的血战,让中央红军在生死攸关,险象环生的关键时刻胜利南渡乌江立下了奇功。“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血洒乌江,长眠于沙土这方红色的土地上。中革军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沙土运筹帷幄、用他们超凡的指挥才能,领导智慧,实现了红军胜利南渡乌江的伟大壮举。在沙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将其高瞻远瞩的大局意识,实事求是的军事指挥原则,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演绎得精彩至极,诠释得淋漓尽致。

红九军团在菜籽坳战斗纪念广场
然而,发生在沙土的南渡乌江这一重大事件,这段底蕴深厚的历史却尘封多年、鲜为人知。究其原因,是和中央红军秘密四渡和秘密转兵南下密切相关,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好,红军进驻沙土期间,国民党军队根本就不知道红军的行踪。中央红军已经进驻沙土,国民党军队还在赤水河畔、黔北遵仁一带的高山沟壑间寻找红军,完全没有料到红军会南渡乌江。由于保密需要,并没有留下任何纸质资料。中央红军进驻沙土的南渡乌江本身就是高度保密的军事行动,加之堪称“绝密”的调虎离山之计的“沙土假电报”事件又突发于沙土,让这个史实内涵丰厚,事件惊心动魄、充满传奇色彩的南渡乌江大事件更加保密了。
201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专题篇《说不完的长征:英雄无名》,南渡乌江之“沙土假电报”事件第一次通过荧屏展现在世人面前。央视一频道《山河岁月》、央视九频道纪录片《胜利之盾》第五集、央视《见证》栏目《长征谍报战》、凤凰卫视6集专题片《长征密电》、江西卫视、贵州卫视等主流媒体也先后对“沙土假电报”事件进行了专题介绍。2019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修订后再版的《曾希圣传》,2022年3月,毕业于军事院校的文学创作一级作家,曾任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的庞贝创作出版的《乌江引》,以及《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书籍、报刊也先后讲述了89年前中央红军在沙土胡家大院召开会议(沙土会议),设立南渡乌江指挥所,指挥红军胜利南渡乌江的那段传奇经历。南渡乌江之“沙土假电报”事件才逐渐解密、被世人所知。

位于金沙后山的钱壮飞烈士陵园

金沙人民为革命英雄钱壮飞立碑
南渡乌江之“沙土假电报”事件的解密,引起了影视界、新闻界、文艺界、党史界等的广泛关注;引起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党政各级对沙土红色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胡家大院),毛泽东旧居(万寿宫),朱德旧居(邹家大院)、彭德怀旧居(邓家大院)、红九军团驻地(青菜坝),巷子口红军街等红色遗址、遗迹均作了复原修缮及氛围营造;对血洒乌江的钱壮飞烈士,红九军团菜籽坳大捷,人民政府还分别在沙土钱壮飞纪念园(熊家坡)、红九军团菜籽坳战斗遗址竖碑纪念其丰功伟绩,供人民瞻仰凭吊。如今,沙土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胡家大院)、红九军团菜籽坳大捷遗址、沙土钱壮飞烈士纪念园,已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常有专家学者、外来游客、群团组织、机关单位等慕名来沙土座谈交流、研学塑德、化育心灵,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和教育。特别是沙土南渡乌江指挥所旧址,自2023年4月开馆以来,已接待上万人次。

沙土红色文化的开发和挖掘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南渡乌江是沙土红色文化的大课题、大品牌。红九军团和沙土谍报战是沙土红色文化品牌建设的亮点和特色。钱壮飞和曾希圣都是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都为革命事业付出了重大牺牲、做出过重大贡献,“两个三杰”的故事都发生在沙土这方红色的土地上。文化底蕴厚重、史料价值很高、意义重大而深远。
春潮涌沙土,阔步新长征。沐浴新时代的春风,在民族复兴伟业的康庄大道上,今日之沙土人民正满怀信心、铆足干劲、踔厉奋发、砥砺奉献,借助沙土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做强做大做精红色教育、红色品牌大文章,为建设沙土、发展沙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沙土新篇章的宏伟蓝图。沙土,这片红色沃土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这颗镶嵌在乌江边上的“明珠”必将闪耀着更加夺目的光辉,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 《红军转战贵州—旧政权档案史料选编》,贵州省档案馆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版社,1955年5月第一版。
3.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史事日志》,费侃如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中国共产党金沙县历史》(第一卷,1935—2002),中共金沙县委党史研究室编。
5. 《曾希圣传》,2019版。
6. 《长征回忆—从中央苏区到陕北革命根据地》,戴镜元著,北京出版社。
作者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