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地中海东岸游记
以色列犹太大屠杀
历史博物馆
作者 邓祝仁
编辑 刘耀华
桂林都市漓江诗书画社微刊
都市头条第252期暨
书法江湖第47期
[编者按]本文《以色列犹太大屠杀历史博物馆》原题为“亚德瓦希姆(Yad Vashem)”,系邓祝仁教授的中东游记,也可说是他实地考察研究的学术成果。作者于2019年11月4日在耶路撒冷普利马公园酒店完成初稿,2020年4月底在桂林进行图文修订,近期为呼应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特别作了内容深化整理。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纳粹大屠杀研究机构,亚德瓦希姆大屠杀纪念馆(官方希伯来语名称意为"纪念与名字",典出《圣经·以赛亚书》56:5)通过建立包含530万份档案的遇难者姓名中央数据库,将宏大历史叙事具象化为鲜活个体记忆。这种“以名为证”的纪念方式,使六百万遇难者不再是冰冷数字,而成为可追溯的生命故事。
今天(5.19)是中国旅游日,更值此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确立“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年度主题和联合国“防止灭绝种族罪行国际日”20周之际,中国主会场活动正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行。本文以历史记忆机构的创新实践为例,恰为探讨博物馆如何在社会变革中构建人文联结提供了深刻参照。邓祝仁教授的研究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为博物馆在数字时代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启示性思考。因此,下面的精彩文图不失为众人喜爱的精神大歺,呈现给世人的不仅是历史考察的珍贵实录,更是关于人类如何在后真相时代守护记忆真理的哲学思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