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拼贴诗》
从微博热搜剪下标题
用抖音神曲当胶水
把知乎高赞回答
折成纸飞机射向
朋友圈九宫格的
第四格空白处
——您创作的
当代史诗
正在等待
人工审核
.《最后的离线者》
当所有人
在云端备份灵魂
他坚持用
纸质备忘录
记录
每次心跳的
真实延迟
——那褶皱里的
未同步数据
正是人类
最后的
未被破译的
元诗
谈谈二首诗的创作体会:-一一探索后真相时代与数字洪流中的诗意表达
作者:田金轩
创作诗歌对我而言,是在现实与想象的交织中挖掘情感与思想的深度。《后真相拼贴诗》和《最后的离线者》这两首诗,正是我在不同主题和情境下,对生活、时代以及人类本质进行思考和感悟的结晶。
一、《后真相拼贴诗》:捕捉后真相时代的碎片化与荒诞感
(一)创作灵感来源
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后真相现象日益凸显。微博热搜、抖音神曲、知乎高赞回答以及朋友圈九宫格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被海量信息包围的典型场景。这些信息看似丰富多样,实则真假难辨,充满了碎片化和表面化的特征。我开始思考,如何用诗歌来呈现这种复杂而荒诞的时代风貌。我发现,将这些不同平台上具有代表性的元素进行拼贴组合,或许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诗意表达,揭示出后真相时代信息的无序与人们精神世界的某种迷茫。
(二)意象与象征运用
诗中的“微博热搜标题”“抖音神曲”“知乎高赞回答”等意象,不仅仅是对具体网络现象的简单罗列,它们象征着后真相时代下被快速消费的信息碎片。微博热搜标题以其简洁而夺目的特点,吸引着大众的眼球,却往往缺乏深度;抖音神曲凭借其洗脑的旋律迅速传播,成为大众娱乐的一部分,可本质上只是一种短暂的听觉刺激;知乎高赞回答看似权威和专业,但在众说纷纭的网络环境中,其真实性和客观性也大打折扣。
“用抖音神曲当胶水”这一表述,将抖音神曲的传播特性比喻为胶水,暗示了这些看似无意义的娱乐元素在信息传播中的黏合作用,它们把各种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看似有序实则混乱的“后真相景观”。而“把知乎高赞回答,折成纸飞机射向,朋友圈九宫格的,第四格空白处”,纸飞机象征着信息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朋友圈九宫格则是人们展示自我、分享信息的一个特定框架,第四格空白处则给人一种等待填充、未知的感觉,寓意着在这个充满虚假和片面信息的时代,人们不断地往自己的生活展示中塞入各种未经深思的内容,却始终难以填补内心深处对真实和深度的渴望。
(三)主题深化
诗的最后一句“——您创作的,当代史诗,正在等待,人工审核”,将整个作品的主题推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思考。“当代史诗”本应是记录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真实的宏大叙事,但在这里却被戏谑地与网络信息的人工审核联系在一起。这一对比揭示了后真相时代下,所谓的“史诗”也不过是经过筛选、包装和控制的信息产物,进一步讽刺了这个时代信息的虚假性和不可靠性,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真正的历史、真正的价值判断的反思。
二、《最后的离线者》:数字时代下对人类真实与本真的坚守
(一)创作灵感来源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和云端存储,将自己的生活、记忆甚至情感都数字化备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人类似乎在逐渐失去一些最本真的东西,那种与真实世界直接接触、与自己内心深度对话的感觉。于是,我开始设想一个逆时代潮流的人物形象——“最后的离线者”,他坚持用纸质备忘录记录生活,以此来对抗数字洪流对人类灵魂的侵蚀。
(二)意象与象征运用
“在云端备份灵魂”这一意象,形象地描绘了数字时代人们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托付给虚拟网络的现象。云端象征着一种虚幻、遥远却又无处不在的存在,人们以为将灵魂备份在云端就能获得永恒和安全,但实际上却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
“纸质备忘录”则是与云端相对的实体意象,它代表着真实、具体和可触摸的记忆。在电子设备充斥的时代,纸质备忘录显得格外珍贵和独特。它的纸张质地、书写痕迹以及褶皱,都承载着人类的体温和情感,是真实生活的记录。
“每次心跳的,真实延迟”这一表述,将心跳的延迟与真实感联系在一起。心跳是生命最基本的节奏,而“真实延迟”意味着在数字时代的快速节奏中,人们已经习惯了即时反馈和虚拟互动,而忽略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情感的自然流淌。这种延迟正是对真实自我的一种坚守,即使在数字洪流的冲击下,依然保持着与自己内心的深度连接。
(三)主题深化
“那褶皱里的,未同步数据,正是人类,最后的,未被破译的,元诗”,这句话将整首诗的主题升华到了对人类本质和诗歌本质的思考。褶皱里的未同步数据,象征着那些无法被数字化、无法被机器理解的人类独特情感和思想。这些数据是人类在漫长历史中积累下来的最宝贵财富,是真正的“元诗”。它暗示着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根源在于人类对真实情感和深刻思想的表达,而这种表达是无法被数字技术所替代的。同时,“最后的离线者”这一形象也代表了一种对人类本真的坚守,即使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下,依然有人在努力守护着那些最珍贵、最真实的东西,不让人类的灵魂完全被数字世界所吞噬。
三、创作过程中的情感投入与技巧运用
在创作这两首诗的过程中,我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和思考。每一个意象的选择、每一个词语的斟酌,都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感,更是为了准确传达我对时代、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感悟。
在技巧运用方面,我注重意象的创新和组合,通过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放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思想碰撞。例如在《后真相拼贴诗》中,将微博热搜标题、抖音神曲等不同平台的元素进行拼贴,打破了常规的逻辑顺序,让读者在这种混乱中感受到后真相时代的荒诞。同时,我也运用了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内涵和深度。如《最后的离线者》中,将云端备份灵魂象征为数字时代的迷失,纸质备忘录隐喻为对真实的坚守,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此外,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是我在创作中考虑的重要因素。虽然这两首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格律体诗歌,但我依然努力通过词语的排列和断句来营造一种独特的节奏。在《后真相拼贴诗》中,短句的运用使诗歌节奏明快,如同快速闪过的网络信息,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和紧迫感;而在《最后的离线者》中,节奏相对舒缓,更能体现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寻和对人类本真的坚守。
总之,创作《后真相拼贴诗》和《最后的离线者》这两首诗,是我对当下时代特征和人类精神状态的一次深入探索。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我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后真相时代信息真实性的思考,以及对数字时代下人类本真的关注与守护。我相信,诗歌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够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触动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导人们去反思生活、反思时代,寻找那些被我们遗忘或忽视的真实与美好。在未来的创作中,我将继续秉持这种对生活和时代的敏锐观察,不断探索和创新,用诗歌书写更多关于人类命运和精神世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