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江镇麻料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支点,撬动基层党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同频共振,既守住了“银匠村”的文化根脉,又蹚出了“颜值”与“产值”双提升的振兴路径,群众幸福感持续提升。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红色底盘”。麻料村以党支部为“主心骨”,构建“支部统筹、党员带头、群众参与”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院坝会”立体宣传,累计召开院坝会15次,发放倡议书400余份,实现政策宣传全“零盲区”;创新“红榜”晾晒与积分制管理,每月开展家庭卫生评比,选出卫生示范户7户,积分可在“励志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累计兑换物资200余件,激发村民“比学赶超”热情。同时,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组建“巾帼志愿队”,邀请县妇联开展家政培训,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让“党员带群众,妇女当主力”成为乡村治理风景线。
靶向治理优环境,扮靓乡村“颜值底色”。聚焦“两清两改两治理”重点任务,麻料村以“绣花功夫”推进环境整治。两清”破顽疾。清理房前屋后积存杂物、卫生死角20余处,拆除危旧墙体、废弃建筑5余处,清运砖石木料10余吨,将腾退空间转化为“微景观菜园”“乡愁小花园”,让“废弃地”变身“打卡点”;“两改”惠民生,推进改厕、改圈工程,新建标准化卫生厕所2户,从源头改善农村卫生条件;“两治理”促长效,新建污水管网长500余米,建设散户污水降解池11户;实施路面修复约15米,青石板路面铺设修复约100平方米,步道路基加固10立方米;增设固定垃圾箱2余个,配备专职保洁员4名,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垃圾处理体系,确保日产日清。如今的麻料村,青瓦木楼错落有致,巷道菜园相映成趣,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房、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图景徐徐铺展。
文旅融合赋能,焕活乡村“诗与远方”。依托整治后的生态底色与千年银饰锻造技艺,麻料村建成银饰工坊研学基地、古村落探秘路线等6大体验项目,开发“捶银花·学非遗”“村落寻宝·农耕体验”等沉浸式课程,让游客在“敲敲打打”中感受非遗魅力。今年“五一”假期,全村接待游客超200人次,通过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等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实现“环境美”向“产业兴”“百姓富”的价值转化。下一步,该村将拓展“自然景观+研学”“银饰+研学”“非遗+文创”产业链,规划银匠文化主题民宿、亲子手作工坊等项目,让“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