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故故生
吟花逐日携春老,讽月经年入梦微。
尘世也曾多白眼,瑶台或许尽霞衣。
雨中浪涌萍踪乱,砌下苔浓客问稀。
历历铭心唯一事,怅然九畹染香归。
老师的这首诗以沉郁怅惘的笔触,交织着对世俗冷眼的疏离、仙乡霞帔的向往与归隐九畹的寂寥,最终在时光流逝中凝结成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永恒喟叹。
首联以“吟花逐日”“讽月经年”起兴,暗示闲情之幽微,“携春老”“入梦微”暗含时光流逝、生命虚度之叹;颔联“尘世白眼”与“瑶台霞衣”对比,直白地表达出对尘世冷暖的体悟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颈联以雨中萍踪、苔砌客稀写现实漂泊,构建出孤寒的现世图景;尾联“九畹”暗引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之典,以香草喻高洁志趣,却以“染香归”作结,将情感收束于对某件往事的追忆,怅然若失的情绪余韵悠长,引发读者共鸣 。
有三个值得提到的方面,一是用韵精当,此诗采用平水韵“微”部(微、衣、稀、归),声韵低徊婉转,与诗中怅惘之情相契;二是比兴手法的运用起到了避直露而重寄托之效,如“雨中浪涌萍踪乱”隐喻人生漂泊,“苔浓客问稀”暗写门庭冷落,情感沉潜于意象之间,耐人寻味;三是留白之妙,尾联“历历铭心唯一事”戛然而止,未言明具体何事,却以“染香归”的怅然收束,留下想象空间,余韵袅袅。
最后,刻意找个商榷之处,尾联“九畹”之典与全诗情感脉络的衔接或许略显跳脱,是否可加强前文铺垫(如增加兰草意象伏笔),此为一孔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