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深处有精彩
一一王振文散文集《岁月深处》读后感悟
都 世 科
一
今年春节期间喜遇从深圳回宝鸡探亲的老朋友王振文,赠送他的散文集《岁月深处》,拜读之余除了惊诧便是敬佩。离开宝鸡这些年,他的变太大了,竟然干了这么多事! 尤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成果丰硕。
1993年, 在“十万人才下海南,八方风雨汇琼州”的海南经济特区建设热潮中,他从宝鸡日报社到了《海南法制报》,先后任记者、编辑、主编、总编辑。之后又到深圳,在《深圳法制报》任文艺部主任,其间为采访“明斯克”号航母,又隐藏身份应聘到明思克公司负责文案和宣传工作。直到他的新作——长篇报告文学《明思克号传奇》出版,人们才恍然。在深圳打拼十年后,因工作需要又调回海南司法厅,创办《海南司法》杂志,并担任总编辑直到正式退休,这算是他工作的事。
工作之余,他先后正式出版发行《遥望大青山》、《敬畏生命》等四本散文集、一本长篇纪实文学《明思克号传奇》,又担纲主编了《大特区金融卫士》、《历史的跨越》、《法制中篇小说集》等多部大型丛书。还参与了几部志书的编写。他是中国散文学会、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的、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摄影家协会高级会员、深圳福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等。他爱好广泛,又在书法、绘画、摄影方面颇有成果,他自创的硬笔国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业界受到好评。 他的摄影作品数十次获得新闻和艺术摄影大奖。
振文为人诚实、热心、厚道、善交朋友,因他老成持重,善思睿智,朋友之间帮忙的事大都不会让人失望。在宝鸡、海南和深圳,都有不少莫逆之交。他在海南时我参加人民日报在海口举办的培训班,少不了业余时间的打搅,他到深圳时,我兼任单位办的北辰公司总经理,因生意场的需要多次飞往深圳,他是有求必应,领我游览、请我喝酒、聊天,没少叨扰。我深知他是大忙人,但再忙他对朋友总是热情依旧,笑脸相迎。如今看到他干的这么多实事,着实让人刮目相看、敬佩不已。我比他在新闻行当资格老,但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应是我名副其实的老师了。
二
振文是宝鸡日报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复刋时就到报社的元老级记者、编辑,当年报社的编采骨干,离开宝鸡时有人就费解:故土、亲人、官办媒体,怎舍得说走就走!近期拜读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宝鸡日报社社长张陇得老友给《岁月深处》一书所写的序言中一段话才有所领悟: “他喜欢风云激荡,喜欢前方的挑战,喜欢在更大的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真是人各有志,有人喜欢安于现状的稳定,有人喜欢不断奋争,超越自我。就像振文说的“赶上了这个激情飞扬的世代了,如果只做个旁观者,那将是此生最大的后悔和遗憾,至于结果就看努力、才华和机遇了。”只身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闯荡,没有足够的勇气、非常的吃苦精神、过人的做事能力是不可思议的,如今看来他都具备了,带着成功的喜悦从海南省司法厅正处级岗位上退休,向儿子靠陇,在深圳安家养老。也许没有当年南下闯荡、没有跌宕起伏的这段人生磨砺,也就没有在事业和文学创作、书法绘画等方面今天的成果,无悔的选择,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大半生。
三
《岁月深处》一书中共分为五个章节,收入36篇散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故弄玄虚的情节,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真情实感,娓娓道来,给人以感动、启迪、也颇受教益。愚以为应有以下几点写作特点:
1:情感真挚、细腻,富有感染力。在《再给我一碗长寿面》一文中,老王60岁生日时,也是他工作40多年荣退的日子,没想到正遇上老婆回宝鸡探亲却住进医院,他没有在深圳象50岁寿诞日时那样举办宴席,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而是赶回宝鸡,在医院陪伴老婆。即将做大手术的她,清楚这一天就是王振文的生日,早晨6点就起来,坚持要给他做一碗长寿面。“看到她身穿宽大的病号服,头上戴着因化疗脱发而套上的手术帽,小心翼翼地来回走动,我心口阵阵发堵,明年的今日还有爱人这碗长寿面吗?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地点和场合,这个60岁生日更显得难得时,我已泪流满面……她把别人看望她送来的鲜花摆上茶几,让我挑起一绺面条,她用手机给我留了一张影。” 在《第一封情书》一文中写道:“她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怎一个谢字了得,又怎一个情字所能包含!……我们相识,相爱、相亲30年,我没有给你写过一封情书,也没有说过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白头到老之类的誓言。今天在你51岁生日之际,我想对你说:我会与你相扶、相牵走完此生,永远不离不弃!这就是我在夕阳下握着你的手慢慢回味的幸福!有了你的相伴,我此生无憾,此生无悔。”在老伴面临一场大手术,福祸乃至生死难料之际,发自肺腑的表述,以及老伴拖着病躯挣扎着要给丈夫做一碗生日长寿面、拍一张生日照的细节,足以看出两人相知、相惜、互敬互爱,非常深厚的夫妻感情,这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基础。朋友圈都清楚王振文心在事业和文学爱好等自已的事上,在家是甩手掌拒,但人家有一个令人羡慕的贤内助媳妇。
2:语言生动、优美,表现作者相当的文化底蕴。在《空山读诗》一文中是这样描写马岭河峡谷的:“沿着“之”字型石磴步入峡谷,沿途团团浓绿、簇簇青翠,执拗地牵着我们的视线,焂忽间,一缕瀑声传来,由远及近,由模糊而清晰,及至谷底,已瀑声如雷,雨雾也就亲上臉颊来。仰观崖上风光,峭壁对峙、万峰环绕、千泉归壑。松树、小草、野花附壁而生,湿湿的,茸茸地绿下来,瀑布飞流如纱,似从天垂下,如银河漫泻、鲛绡万幅;飞溅的山泉象大珠小珠洒落山谷,跌到石板上后碎成更小的颗粒,又清脆地弹起来。” 在《告别老车》一文中深情地写道:“四年来,它已同我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它已不再是一堆毫无感情的冰冷钢铁,成了我们家毫无争议的一员,是我们腿和脚的延伸,它和我们连成一体……那怕再累,车养不好我是睡不着觉的。你真心对它好,它也是心知肚明,当你需要的时候,它都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老车缓缓离去,我觉出了它的依依不舍,你看,那一闪一闪的尾灯分明在向我们做最后的告别。”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景致进行描述,不仅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的立体感觉,更是一种语言艺术的享受;转让一台旧车,作者以拟人的手法,通过叙述老车载着他们冲破几次道路险阻,化险为夷,把这种纲铁工具描写得似乎成了有血有肉的精灵。

3:善用动词,让文章增加活力。作者在多篇文章中都恰到好处地运用动词,让文章陡增张力,在《近听文学大师的呼吸》一文中如此说:“离杭州几十里的路标上显示出:“绍兴”的字样,我疲惫的眼睛为之一亮,鲁迅、陆游等文学大师的模样便在脑海里浮现……不由自主,一把方向下了高速,向着绍兴,向着我心中的文学圣殿驶去。” 这里的“一把”不是量词而是操作方向盘的动作。这动作清晰地告诉人们他对文学大师的崇拜,以及急切瞻仰大师故土的心情,“一把方向”也让读者脑际浮现出作者亲自开车的神态。在《把酒梧桐山》一文中写道:“李律师放开了歌喉,金杯呀,斟满美酒高高举过头——朋友你喝呀喝一杯!“咣”一杯下去。银杯呀,斟满美酒高高举过头,——朋友呀你喝呀喝一杯!“咣”酒杯一响,又一杯下去了。” “咣”是酒杯互踫时发出的声音,在这里一个咣,便把喝酒现场的气氛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人们在脑海里一定会想象: 一群兴高采烈、友谊深厚的朋友快活的样子。在《再给我一碗长寿面》一文中说: ”我真的想80岁时还能吃上老婆亲手做的长寿面,放上紫菜、木耳再窝两个荷包蛋。” “窝”是个方言,是指在做荷包蛋时将其压在面条或蔬菜下面,一是怕鸡蛋煮不熟或散开,二是也有怕不该看的人看见,有暗喻私情,特殊关爱之意。多用动词,让文章活起来,避免了干巴巴叙述的枯燥。
振文老弟喜欢读书,知识的积淀使他在散文写作中词汇丰富、得心应手,文学大师及其代表作品是他最看重的。他梦寐以求要到清华园去看看,是因为那里有他所熟悉的梅贻琦、朱自清、闻一多、梁启超等文坛大师;绍兴是鲁迅、陆游的故乡,他临时动意,途中突然变道前往,乌镇是茅盾、沈泽民故乡,游览此地他最注重的是观察茅盾生活过的那条街巷,当然,这种对大师的崇拜渊于他对其作品的熟悉与喜爱。他自诩国外文学读俄罗斯作品最多,所以给老婆许愿,第一次同他出国首先要去俄罗斯。几位文友相约山村喝酒,先齐声背诵孟浩然的《过古人庄》,又现场赋诗取乐。普普通通的朋友小聚,他们每次都会搞得情趣横生。丰富的文学知识积累,让他的散文厚实耐看,一些名人故事、名篇介绍恰到好处的插入,也使文章知识性、趣味性陡增。“文似看山不喜平”,振文兄弟的散文不仅语言清新,而且表述风格也给人耳目一新,独有特色之感。出版之后即获得了“深圳十大佳著”和“丝路散文奖”。
期盼他再接再励,有更多佳作面世。
2025.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