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山观怀古
吴熙禄
“汶水倒流”自何年?
“棋山柯烂”万古传!
古槐洞中炊烟起,
长春碑下处机眠。
“抗日阵亡”元帅字,
“玄之又玄”老子言。
青山有幸重开发,
道家回归大自然!
感慨于家乡名胜,二00二年十一月我写了这首诗。
一九五六年秋至一九六二年夏,我在棋山观完小上学。(1)教室西南侧的古迹“雪蓑碑”是我等小学生经常攀爬瞧瞭的对象,稍远一点的“长春井”以及校前的西流河道也是我们课间玩耍的地处。
眼前的“汶水倒流”,(2)还有流传的“棋山柯烂”的传说,(3)在我们这些少年儿童的心目中,不过是些熟悉的景物和乡土故事。对于棋山和古道观文化价值的认识,还是近些年的事。
古人为何在棋山脚下修道观?近年翻阅有关史料,略知端倪。东汉张道陵创“五斗米道”,指定名山洞府作为传道中心。三国时其后裔东川张鲁等道教人士选定海内三十六座名山作为神仙的洞天,七十二名胜作为神仙的福地,以此形成了全国道教体系。
棋山为四百里汶河的源头之一。山阴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在连绵起伏的鲁中丘陵棋山后面,竟有孤岛似的二十多平方公里的黄土地,确为地理之奇貌!据此推断:棋山有很大的可能是上述“三十六”、“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处!
人说,“先有的棋山观,后有的莱芜县!”极言此处道观建修之早。我曾认为这是家乡人的“吹呼”!然溯及道教之久远,也不是毫无根据。“莱芜”自西汉作为县名后,之间曾几度更名,若棋山观在最后一次复名前建修,“先有”之说便相对成立了。当然,我更愿意相信“先有”之说是源自当地人对故乡名胜的偏爱。
最能证明棋山观之久远的,是旧时观内的一棵古槐。听老人讲,早年观内唱戏,卖饭的村妇曾在阔大的槐树洞中摊煎饼!俗言“唐槐汉柏”。是说古柏一般早于古槐,然树洞之阔竟能做饭棚,足见此槐之老不亚于汉柏了!可惜本人无缘见到这课饱经沧桑的老树,后来在莱芜城抗日战争纪念馆照片中领略了它的雄姿!
幸存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是那棵滚圆嶙峋、通天柱似的唐朝枣树!它位于道观东半里多路,树旁巨大的长石马槽告诉世人:古时这里曾经是车水马龙之地!这也佐证了古时道观的兴盛。可惜的是,由于不当杀伐,老枣树历经千年风雨、幸免战火,却没能“看到”今日棋山的开发!
在校期间,我曾去过道观西北的墓地看古碑。最前面一座刻有“长春真人”四个大字的约两米多高的石碑,一直矗立在我的记忆中!“真人”何人?后来查史料才知道:这“长春真人”乃宋、元时期“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道教领袖丘处机!
丘处机,山东栖霞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十九岁入道。一一七四年后曾在陕西磻溪、龙门山传道。为道家“龙门派”的创始人。他曾受命招降山东起义军,也曾偕弟子尹志平等十八人抵西域雪山传道喻教。死后(1269)被元世祖诏封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他什么时候来棋山观传道,在此居住多少年,我无从查考。然道观墓地的“长春真人”碑和附近的“长春井”及“长春林”的存在,足以证明丘处机不仅来过棋山观,而且在此居住多年。即便“真人”墓有可能是衣冠冢,也丝毫不能减却“真人”与道观的缘分。

道观内三清殿前,有一座明代嘉靖年间道观重修三清殿的碑记,俗称“雪蓑碑”。碑阳刻有明代“雪蓑道人”苏州写的“之玄又玄”四个大字。(4)“之”字起笔,斜贯上下,如龙飞空,以其笔法狂放奇特而蜚声海内外!
碑阴详刻着当年参与此工程的各方人士。然洋洋千言,游者熟视无睹,记住的只有“之玄又玄”四个大字!这得益于艺术效应,使人忽略了勒碑初始,但书法奇字展示的是道教始祖老子《道德经》中的精要,“玄之又玄”喻示了道家教义的高深莫测!
千年道观、层叠庙宇荡然无存,遗址空旷,只留四字!这或许是道缘不断的使然!老子有灵,借“雪蓑道人”苏州之手留下真言,使棋山开发才有了历史的底蕴和文化亮点!近年,有民间考古者作出“雪蓑道人”有可能是明朝假死于豹房、实则流落民间的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猜测,又使胜地弥漫起神秘的色彩!
道家胜地历经若干年后迎来英灵降临!

一九四一年七月七日,雪蓑碑前矗立起由徐向前元帅题字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九字楷书浑厚雄劲,象征着威武不屈的民族尊严!高耸的四棱碑朝东的一面镌刻着以洪涛为首的排级以上一百六十五位烈士的名字,与全省、全国千万烈士一起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朝西的一面是黎玉撰写的碑文,(5)他高度赞扬了山东纵队第一旅与泰山区人民并肩作战、英勇杀敌的不朽业绩!碑阴刻的是由山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撰文的烈士碑记。
此碑自小我不知瞻仰过多少次,仰望英烈,感叹不已:道佛两界,自古不乏自诩为神通广大的武林高手,然真正抵御外侮惩治国贼的,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国军中的爱国将士!地下的丘道长若九泉有知,“真人”之桂冠他一定双手奉送中国共产党人;“雪蓑道人”若活到现代,他会在“之玄又玄”碑前,加书“华夏正气”!
此处还有一碑立于西侧,即一九三三年乡人立的防匪碑。上面刻着本地“红旗会”会员抗匪九烈士的名字。(6)此碑虽小,烈士同光!打鬼子、杀土匪都是保国为民!
烈士碑,雪蓑碑,一前一后,青史永垂!后者展示的是艺术,前者屹立的是国魂!
悠悠道观,有“真人”长卧,元帅题字,英灵高悬,足矣!
原稿写于2002年11月修改于2020年10月
注:
(1)棋山观,原名棋岩洞真宫。始年不详。位于莱芜城东南五十里的棋山脚下。曾是齐鲁道家圣地,与沂源县安平村的栖真观为“姊妹观”。
(2)汶水倒流,莱芜八景之一。泰莱地区东高西低,发源于棋山山脉的汶水与“大江东去”相反,倒流西去。故成为一景。
(3)棋山柯烂,莱芜八景之一。该山棋子垭有棋盘石。上立有滚圆的石子一个。传说晋时一乡民到棋山砍柴,见两老者在棋盘石上下棋,便在一旁观看。棋终老者不见。乡民回身拿工具时,见斧柄、绳子已烂矣!方知在此下棋者,仙人也!这盘棋下了上百年!
(4)书法布局需要,把“玄之又玄”中的“之”字提到了前面。
(5)黎玉,(1906—1986)。山西原平人。1926 年入党,撰写碑文时任山东省委书记。
(6)“红旗会”,上世纪二十年代,当地百姓自发组织的抗匪武装组织。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