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记忆碎片
黎润贤( 广州尼言)
罗总的诗文让我长知识,忆旧事。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先生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四川云阳盐厂,一干就是八年。他与工人师傅关系很好。孩子上初中时,他想让我们母子了解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带我去云阳探望友人。沿着诗仙《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绝,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路线,饶有兴趣地游了神往已久的三峡。一路上看了很多名胜古迹,了解了很多风土人情。到盐厂拜访老师傅和他的盐厂7、21工人大学学生(一位时任厂长)。当年有八位大学生先后分配到有二千多年历史的云阳盐厂。工人们都亲切地管他们“X大学”。那天我们到访,厂方找来了单位的厨师做了两桌川味。酒席为我们一家三口接风,喝了两箱小胡涂仙,也让我第一次见识了四川男女的酒量。之后几天来到了多个家庭作客,他们有的设家宴、有的上酒楼招待我们,共叙别后十多年的友情。我们也回请了老朋友。先生连日处在兴奋中,喝得有点大了,还靠着儿子的肩膀去买单。看得出来,他与同事的关系很好,也很重视对孩子的培养。
当年,正值建设三峡大坝。石宝寨、丰都还可以参观。张飞庙在迁移中,儿子为没能参观张飞庙而遗憾。但参观在建的三峡工程正当时,见到那些截流用的大三角水泥石及各种天然大石头。
游了小三峡,当时水位上升,据说小三峡与以前比,没那么险峻秀美了。但对于我,仍感觉风光绮丽。还亲眼见到赤身露体的纤夫。
“ 民以食为天”,最难忘的是吃不惯的川味小吃,那时是套餐上的,什么龙抄手、夫妻肺片、麻婆豆腐……那麻辣味让老广州受不了。我们请服务员端来两碗开水,洗了掉辣味才能吃勉强吃下去。过了几天,情况有所改善,还去尝了火锅,当然拿了鸳鸯锅底。现在儿子能吃辣味,先生也吃微辣,我则喜欢清淡的粤味。
先生师父周道俊家的泡菜,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一年四季,他家都自制泡菜,先生说到盐厂之初,供应比较紧张他作为在外乡的单身汉,常捧着在食堂打的那盘饭,径直走到周师傅家的泡菜坛子取醒胃的泡菜下饭,那绝对是好东西。先生曾不只一次对我说起吃周师父泡菜的事。那次探望周师父。果然让我尝到了周师傅的美味泡菜,至今记忆犹新。
2019年,我们俩夫妇随广东省妇联组织的“善之旅”团队回访到穗疗伤的汶川地震伤员后,又一次游游三峡,并到云阳新县城探望住上云阳新县城的老同事,他们的居住环境真的今非昔比。重庆更是旧貌换新颜啊!
2025.5.19 于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