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圆明园遗址之六
众所周知,我们的圆明园曾经遭受了惨烈的浩劫。
据相关史料介绍,早在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就在此后的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据记载,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当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20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短兵相接”,据说可谓英勇顽强,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从第二天开始,英法联军的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次日,也就是1860年的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仑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其罪恶行经令人发指。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圆明园里到底有多少东西被抢劫,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
是啊,正如前面所述,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掠夺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不过只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从这个意义上说,英法联军这种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是令人深恶痛绝!
另据有关史料中有这样一段记载:1860年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
更有甚者,1860年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不仅如此,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还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命令米切尔中将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
就这样,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对侵略者卑躬屈膝,一再退让,并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就在这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无条件地屈服,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18日的这一天,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并且用极其恶劣的手段纵火焚烧了圆明园。
汹涌的大火异常凶猛,三天三夜都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
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英国侵略军烧毁鸿慈永祜(又称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鸿慈永祜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鸿慈永祜。这一残酷行径,成为世界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暴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