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福师——黄太闻
文、图:广东一善、元善
平生见过很多老师,他们的工作要不在学校里,要不就在社会上;他们的专业要不在某个学科,要不就仅限某个领域;他们的学生要不仅限某个年龄层,要不限于某个行业。
今天笔者介绍我的这位老师,名叫“黄太闻”,号齐云居人(当然还有很多名和号,未能一一列举),是一位“奇师”,从小就被老师和同学誉为“活佛”,十几年前就被誉为“岭南传奇大师”、中国龙大师、中华福学大师等,他是我所见过的老师中的“另类”和“师之大者”。
一、黄太闻“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不应受限于社会地位或财富,旨在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得教育向平民开放。在黄太闻这里,黄太闻的学生和弟子,除了在校大学生、打工青年、企业老总、家庭主妇,更有留守老人等等。不管是阶层、职业。还是年龄层,黄太闻对弟子和学生,都“有教无类”。
二、黄太闻“有教无界”。
黄太闻虽然是一名大学老师,但是他从来不主张老师只“教书”,也不主张老师只在学校里面教书,更不主张老师只教一种专业和知识。了解中获悉,黄太闻“传道,解惑,授业”的范围之广让人“无可想象”。大家熟知的音乐、书法、诗词、策划,甚至民俗、经济都还不是黄太闻教学的重点,集山、医、命、相、卜的易学、国学也不是黄太闻教学的全部,黄太闻的教学侧重于“助人知命改运”,“使人成功幸福”,他开创了一个专业叫“福学”,涉及身、心、性、灵。跨界之大,让人不敢想象。
三、黄太闻“有教无法”。
黄太闻的教学“法无定法,谓之无法”。用“因人施教,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形容黄太闻的教学,固然可以说得过去,但是,黄太闻对一些弟子和学生的影响,远超出“教法”,比如黄太闻在精神信仰这个层面的“传习”,黄太闻从来不用教法,通常通过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来让大家感知,觉悟。
不管你对黄太闻了解还是不甚了解,只要你有一点了解,你都会觉得这样一位老师很“传奇”,他教音乐的时候,强调学生做人不要学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威尔第等等,他认为这些音乐家的人生都不幸福。他教书法的时候,反对学生一味临摹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王羲之、孙过庭等,他认为那是东施效颦,照老虎画猫,甚至是戏子演动物。他教企业家赚钱的时候,除了教商业模式。还要讲物质的阴阳流通。他教夫妻关系的时候,不是讲夫唱妇随的硬道理。而是倡导大家在“灵”上面的同频等等。
“幸福”是人类最大的专业和最难的课题,自古至今,儒,释,道,诸子百家无不涉及,但又浅尝辄止。黄太闻从大学毕业后便开始研究并实践教人幸福之学。在三十年的光阴里,黄太闻从理论到实践,从论证到实施,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把自己的研究和实践命名为《福学》。
弟子们把黄太闻称为“福学宗师”,但是,黄太闻坚持说历代圣贤是宗师,自己只是研究者、验证者和命名者。
黄太闻在福学课堂上说,福学是终极的生命之学,因为人的生命源自阴阳,所以福学也包含阴阳之学,阴阳学,涉及易学、玄学和神秘学等,不可言,不可说,这是历代研究幸福的人望而却步,不敢深挖的。
黄太闻为了传播福学,和太太陈莉涵(元福善音)一道,先后发起了“全球传福计划”、“为世界祈福”、“全国传福接力行”、“礼敬圣贤全国行”、“为地球调风水”、“妈祖千家万企传福行”等系列活动,带领弟子和学生在行中学,学中行。
黄太闻研究的领域之大,研究成果之丰,备受各行各业尊重,广受各界各派推崇。多次担任世界易学大会顾问、国学名人名家龙虎山论坛荣誉主席、中华传统文化普陀山论坛执行主席等,被评为世界华人易学泰斗级人物、中华文化十大领军人物等等称号,被聘为各行各界机构的顾问不胜枚举,是上千家庭和企业的幸福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