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出来学习,又遇到了熟悉的一幕:一群从村里出来的人,在外地、尤其在海外,依旧带着原本那一套粗鲁、放肆、毫无分寸的行为习惯,让人看了真是厌烦至极、羞耻难当。
我不是第一次在国外学习,每次碰到同乡人总是格外敏感。而其中总有那么一撮人,真的让我深感恶心。他们一到外面,仿佛把“村霸”作风也一并打包装进了行李箱。你能想象吗?他们在村里怎么胡来,在外面就怎么横冲直撞。他们从来不懂得什么是尊重环境,什么是尊重别人,甚至连最基本的公共道德和法律底线都毫不在意。
这不是别人“排挤”我们,这是我们自己用行为去赢来的标签。我们村的名声之所以烂成这样,不是因为别人的偏见,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有些人的德行确实不配。要是别人真的无缘无故排挤,那也该一视同仁地排挤所有地方的人,但为什么偏偏我们村的人被人一眼识破、集体防备?原因不就是一部分人把脸丢得太狠了吗?
当然,我说这些不是为了把自己标榜成什么高尚的人,也不是觉得自己素质就有多高。我自身也有很多缺点和不足,甚至也做过一些让自己汗颜的事。有些底线,我不敢踩,也不会踩。有些事,我知道丢人。有些尊严,我还是守得很住的。至少,我不会像某些人那样在外地丢人现眼,还以为是给家乡长脸。
就拿前阵子我们村那个自称“铁头惩恶扬善”的网红来说,他跑到日本靖国神社的石柱上撒尿、喷字,说是“爱国行为”,拍视频上传博关注,引来一堆人拍手叫好、疯狂点赞。这种人他不觉得羞耻,反而自豪得很,可悲的是,还有那么多人为他叫好、鼓掌,仿佛他做了一件“扬我国威”的壮举。但在外人眼里,我们这个族群就成了“愤怒的、低素质的、不可理喻的民族”形象。我们的尊严就这样被他们一泡尿、一罐喷漆葬送了。
我每天看到的场景更让我心寒:出门吃饭、或酒店大堂、坐公交、等等公共场所一群人围坐在那里吵得震天响,高声喧哗,丝毫不管旁人。走在路上,有大声开扩音电话、随地吐痰、烟头垃圾到处乱丢。住酒店,更别提了,昨晚我在门口等外卖,一群人喝了点酒就在那耍酒疯,有人大声吵架的,在那大声说到那找美女的。还有人脱了上衣打电话的,甚至有人就在酒店门口的绿化带上小便。今天更离谱,楼上有人在房间里抽烟,触发了消防警报,全楼住户被惊动。我当时坐在屋里,真的觉得脸皮烫得不行,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
这些事要是偶尔一两次,那还能说是个别现象。但偏偏,我们这个群体的“个别”现象,总是变成“集体”印象。一群人出来旅游、学习、工作,却总有人以放飞自我为由,放纵自己的粗俗和无知,活生生把“自由”当成了“无法无天”。
为什么总是我们?为什么别人就能安静有序、举止得体,而我们总是显得格格不入?我越来越怀疑,这些人到底是在村里就习惯了“无规则的生存”,还是觉得一离开村子自己就成为了世界的中心,可以随心所欲、无法无天?还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体面”、“羞耻”、“教养”?
在自己地头横行霸道也就罢了,非得把这副嘴脸带到外面来,去展示给世界看,去把自己那点低级趣味当成“特色”,还反过来嘲讽守规矩的人“装”“假正经”。我们不是怕丢人,而是早就把丢人当成了一种荣耀。我们不是不懂规矩,而是觉得“守规矩”的人是软弱无能。这种价值观的扭曲,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说真的,我们当初选择住的那个小区就是选择很少我们村里的人在那里住才选择的在哪里住,包括孩子读的那所学校原来也是我们村里读书占比较少才选择在那里读的,我们有很多优点,但我们还有很多缺点,我们只是想选择让自己变的更好的环境生活。
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悲哀之一,可能就是在快速出村的过程中,没有同步完成精神出村。身体跑得太快,灵魂还在原地。人确实从村里走出来了,可心态还停留在我是谁都不服的井底世界里。走出国门,不是为了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愚蠢和无耻,而是要学会尊重、学习、克制和成长。
我从不否认,村里人有很多勤劳、善良、本分的人,也有无数在默默努力、向上生长的人。但我们今天所说的,不是那样的人,而是那一撮已经成了“形象污染源”的人。他们把自己活成了他人偏见的证据,也让本来可以洗白的形象再度蒙尘。而我们这些试图改变的、努力克制的、想走出去的人,也因此被连累,被标记,被贴标签。你说冤不冤?
我们不缺出国的机会,不缺技术、金钱和护照,但我们最缺的,是“做人的底线”和“为人处世的教养”。真正让人尊重的,从来不是你去了多远的地方、赚了多少钱,而是你能不能做到在任何地方都让人放心、让人舒服、不添乱。你出不出国,是你个人的选择,但你出去后做了什么,却关系到所有人的脸面。
我今天写下这些话,不是为了发泄情绪,而是因为我相信:不说出来,就会变成默认。不反思,就会持续沉沦。沉默,不是一种美德。在面对丢脸行为时,如果连一句反省的话都不敢说出来,那我们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是时候醒一醒了。别再说什么“我们的人被别人歧视”的话了,很多时候,我们是自己把自己活成了被歧视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