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十四团战友参观孙杰战友《陕西文化名人肖像展》剪影
作者:李启峰
五月二十日,原工兵十四团西安、咸阳部分战友,来到陕西文化馆,参观老战友孙杰的《陕西省文化名人肖像展》,欣赏他的艺术作品,向他的成功展出表示热烈的祝贺。
孙杰同志是我们工兵十四团1981年底入伍的泾阳籍战友。曾任兰州军区司令部直工部部长,钟爱摄影艺术,特别是在人物写真上具有极高的造诣。5月15日至21日,他的新作《陕西文化名人肖像展》在陕西省文化馆举办,获得了各界人士的高度赞誉。
百位陕西文化名人,随着孙杰的聚焦,荟聚一堂,犹如三秦大地文化峰峦的群雕。战友们为孙杰能够举办这样的大型布展十分高兴,赞叹他高超的艺术创作,为有这样一位成为艺术家的战友感到自豪。认真的欣赏每一张照片,兴奋地谈论所熟悉的文化名人,认真拜读名人对展出的评语。
我等起于卒伍,匮乏溢美之词,只能以“叹为观止”四个字,作为对老战友艺术成就的感官评价。
孙杰同志曾是我团的普通一兵。他的文化探究,起步于在老山前线编辑《战地工兵》小报。一个小本子,一部“傻瓜”相机,是他火线采访的标配。把感人的事迹记下来,把感人的场景拍下来,实实在在的身边事,真真切切的小照片,让八开两面的复印小报,成为官兵们最喜爱的读物。
孙杰的写作和摄影,最显著的特点,是一个“实”字。对基层投来的稿件,都要打电话或现场核实。以第一手资料,作为让人信服的支撑。在一线阵地,在敌火下,经常可以看到他和官兵们同历艰险的身影。火线入党,火线提干,荣立战功,是组织对他突出贡献的褒奖和鼓励。
这个“实”字,伴随着他以后获得文化艺术创作成就的一脚一步。《一边唱歌一边站岗》、《100个卓玛》、《最后的金莲》等摄影艺术集,《寻找西西里》、《就爱秦腔》等文学作品,都是写真写实的成果。这次展出的文化名人肖像,更是实地实人的写真。我们之所以说,那是陕西文化峰峦的群雕,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文化的发展与承传,都有着实在的贡献作为坚实的基座。
孙杰战友务实求真的创作理念,必将使自己的艺术造诣得到不断的升华!



【作者简介】李启峰,笔名高原红,男,1951年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武功县人。1970年入伍,一直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服役。历任战士、文书、排长、作训参谋、股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1986年3月至1987年4月,参加老山地区对越作战。1989年转业咸阳彩虹集团,一直从事党群工作,历任二级单位党群办主任、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等。已退休。现为国风社陕西分社顾问,国风西北文学书画社名誉社长。
【编者简介】董念学,字景国,陕西富平人。从军23载,曾任团参谋长等职。先后任《今早报》《三秦都市报》《西北电业职工》杂志编辑。现为陕西省诗词学会理事,陕西省老年诗词学会理事,陕西省楹联学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毛泽东书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念典于学》《战友赋》等。现为国风社陕西分社社长、总编辑;国风西北文学书画社社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