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新民教授《悬壶医案解》作序
河南省洛阳市: 刘武汉
王新民教授的大作《悬壶医案解》即将付梓,邀我作序,我欣然听命。
王新民教授


新民聪慧。在学校就是好学生,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毕业后落户到宜阳县医院,一路顺风顺水,由普通一医到科主任、医院书记,早在2003年就晋升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并且是全县晋升正高级职称(教授)第一人。从医四十多年来,先后荣获宜阳县十大优秀青年,科技拔尖人才,优秀医学专家,洛阳市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中医医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医学会会员等多项殊荣。




新民务实。我们77、78届大学生确实是藏龙卧虎、人才荟萃,据不完全统计,全班50个同学中就有16人当过副院长、院长,副局长,政协副主席等,还在京城和国外有多个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大多数人一当官就把业务丢了,而新民不管是官至科主任还是医院书记,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坚持临床精进医技,并且不断有论文和报道面世。其论文分别在《中医杂志》、《实用中医内科杂志》,《辽宁中医》、《河南中医》、《浙江中医》、《湖北中医杂志》等发表30余篇,是《中国中医药科技杂志》、《中华临床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内科月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特邀编委;并入选《中华名医列传.当代卷》一书和《中国科技专家大典(河南卷)》。



一招鲜吃遍天,这一招无非就是独到的医术、非凡的手艺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一技之长,你把它做到炉火纯青、做到极致,你就会享誉人间,走遍天下都有饭吃。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一个人一生只要办成一件事就没有白活,那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尤其是在医学界,一个医生哪怕你别的什么病都不会看,却能对某一种疑难顽症药到病除,斩草除根,那么这个医生肯定会大红大紫大受欢迎。一九九三年七月,我有幸和他一起参加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厦门召开的“首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疑难病特色疗法研讨会”,我的论文《不忌口,多出汗——NNT(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银屑病创新法》和他的论文《采用四管法治疗出血性中风115例》均被选为大会交流论文,他的“四管法”和我治疗牛皮鲜的《NIT疗法》当年8月同被选入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学者联合编辑出版的《当代中医绝技荟萃》一书。后来经中医药管理局筛选举荐,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又来给我做了2分钟的新闻报道专访,受众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时间盛名鹊起,名噪华夏,全国各地的银屑病患者潮水一般向我涌来,从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者无计其数。王新民主任也在县医院开创脑中风康复中心,宜阳县数以千计的脑梗、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在他“四管法“治疗下枯木逢春,重获新生。



明代医家张景岳云:“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治难病。人,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天下事,我能之人也能之,非难事也;天下病,我能愈之人也能愈之,非难病也。唯其事之难也,斯非常人之可知;病之难也,斯非常医所能疗。故,必有非常之人,而后可为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医,而后可疗非常之病。以医之高下殊有相悬,譬如升高者,高一层有高一层之见,而低一层者不得而知之。又如行远者,远一步有远一步之闻,而近一步者不得而知之“,颇有见地。众所周知,三年新冠疫情给国人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临床上很多人体检发现肺上长了结节,有的迅速发展为肺癌英年早逝,有的虽未癌变,但长期咳嗽、发烧,久治不愈使人忧心忡忡,不断有患者求治于他。于是作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贯中西,与时俱进。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用独到的中草药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使好多肺结节患者及其一些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患者都在他这里药到病除,走出了新冠肺炎后遗症的阴影,于国于民,功莫大焉。




1996年我出版了《治癣聊疾》,他看后很受启发,怎奈“人在江湖不由己”,他除了定期门诊之外,还主管医院的党务、人事、门诊部和药品管理工作,几次动笔都因日理万机而难以成文。2015年我的诗集《医旅诗韵》问世再一次激发了他“才情矿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忙里偷闲,焚膏继晷,总结临床得失,结合人生感悟,历时十年呕心沥血,终成这本煌煌25万字之多的《悬壶医案解》。这次入书的174个医案主要是他退休这几年的临床治验,也是他四十多年精研岐黄的心血结晶。作者望闻问切,学贯中西,治学严谨,厚积薄发,从辨证论治到理法方药,提笔下文深入浅出,以案说法,雅俗共赏,读过之后,不但会使你在防病治病方面有醍醐灌顶的顿悟,同时也能体会到王新民教授在杏林躬耕中悲国悯人的大医情怀。《悬壶医案解》的出版必将使杏林的星空更加璀璨,衷心希望王新民教授的《悬壶医案解》给社会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福音!
乐以此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