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印象(四)
作者:每小平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居住选佳处,故后选风水。西湖的自然风光,是无可挑剔好地方。西湖的人文古迹众多,寺院庙堂祠四周皆有分布,还有历史名人陵墓33座。
好山好水葬英雄,冤枉铁器铸坏蛋。民族英雄,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云墓就位于西湖的西北角,栖霞岭南麓。建于南宋,有墓有庙即岳飞墓、岳云墓、岳王庙,面湖靠山,是西湖著名的景点,每天参拜纪奠的人潮众多。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分别是陷害忠良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有被万众唾骂责打的传统!更有名的是那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好名声与山水共长,铁血柔肠在春柳间流转。西湖的名人墓葬众多,除了岳飞墓,还有于谦墓、张苍水墓、武松墓、苏小小墓、等。于谦是明代民族英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淸白在人间。西湖的三台山麓有于谦祠、于谦墓,也是西湖重要的人文景观。张苍水又名张煌言,字玄著,号苍水,南明大臣,一腔热血留下《绝命诗》:“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 岳飞、于谦、张煌言,都是了不起的历史人物,皆葬于西湖,人称“西湖三杰”,被后人所纪念。

南北朝名妓苏小小,才情为世人传颂。苏小小墓即“慕才亭”,位于西湖西泠桥畔;知名度很高,可谓家喻户晓。苏小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以才貌双全的佳人形象出现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苏小小墓几经毀建,现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四周由六根方柱支撑六角攒尖顶亭,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慕才亭内有12幅楹联:“桃花流水窅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湖山此地曾埋玉,岁月其人可铸金。”“花须柳眼浑无赖,落絮游丝亦有情。”“且看青冢留千古,漫道红颜本暂时。”“花光月影宜相照,玉骨冰肌未始寒。”“十载青衫频吊骨,一杯黄土永埋香”……
叩拜英雄,义士武松。武松墓位于西湖西泠桥畔,面对的是秀丽的西湖。修于1924年,由墓圈、墓碑、石牌坊和墓道组成,1964年被平毀;2004年在原址恢复,墓高2.8米,墓圈高1.1米、直径4米、墓碑高3米,采用福建青石制成。石牌坊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一英公。” 石牌坊匾额“嵚奇瑰伟”隶书,浮雕图案精心雕刻而成。

吾从小读过《水浒》,知道书中威武义士武松英雄众多章节。听导游讲: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江湖上人称“灌囗二郎神”。《杭州府志》《临安县志》载: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者是太尉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称其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旁,趁蔡鋆前呼后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蔡鋆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为了参观宝石山的石心塔,游完西湖断桥后,又乘车加步行登山。途中经过高大的石牌坊即“关岳庙昭忠祠牌坊”。石牌坊建于民国时期,坐北朝南,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牌坊最初立在西湖边,后因开办第一届西湖博览会扩建环湖马路,移至宝石山山腰。牌坊石柱上有楹联两对。
“祀典重春秋湖山千古,威名齐汉宋日月同光。”
“盛典许跻攀两庑弓刀森欲动,新祠今落止四时牲醴祝来韶。”
楷书,刻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落款“中华民国十有五年五月谷旦”。

“关岳庙昭忠祠牌坊”对面的山崖上,有宝石山造像。原有摩崖造像20龛28尊,摩崖题刻6处、延绵50余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遭破坏,现存造像都已残缺不全,只见龛廓,仅存2尊较为完整。一尊像高0.6米,结伽趺坐于莲台之上,另一尊为僧人立像作担物状,高0.5米……
现场参观拍照后,我和爱人沿着陡峭石台阶费力的一步一步登上石壁峭立、上气不接下气的终于攀登上陡峭的宝石山顶。阵阵山风吹来,人的身上凉飕飕的除去了热汗,顿觉淸爽了很多。
站在宝石山顶上,透过密林空隙南望西湖,只见水天一色,游船荡漾;湖南诸山,蜿蜒起伏,如在掌上;白堤和断桥上,旅游者人来人往,天空中有白鹭等鸟群在飞翔。北望平畴万亩,沟腾连接,原隰纵横;崖石瘦削,景景秲异……
保俶塔高耸入云,屹立在高台之上,四周有铁栏栅保护,游人不得入内。只能仰视观瞧其高大雄伟的塔身塔顶,高倚天外,形似翔凤……山崖上有一座六柱六角翘亭,四周洁净的木凳供人休息;亭内立一通人高的石碑,上书“宝石流霞”四个大字。

保俶塔是西湖文化景观中的佛教文化代表性史迹之一,展现了10----13世纪杭城佛教文化的兴盛。位于宝石山东端的山脊,为吴延爽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又名应天塔、宝石塔等。初建时为楼阁式砖木结构,高九级。宋、元以后几经毀建。现存砖塔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修,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塔基及塔身均为八角形平面,共七层、通高45.3米,塔顶置铁铸塔刹。该塔造型挺秀,在西湖景观整体视域空间中,与雷峰塔形成著名的“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的南北对景。它也由此成为西湖景观的标志性建筑。
保俶塔200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啊!西湖!你真是一颗异常明亮镶嵌在杭州的璀璨明珠,吸引着国内外游人前来欣赏美景旅游!无论在西湖游览还是游船,北望即可望见宝石山顶上的保俶塔,似柄利剑直刺天空。

每小平 笔名 每牧 每文 网名 长安美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长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文艺评论分会会长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诗词分会会员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理事 副秘书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长安区武术协会名誉顾问 西安地名协会特聘专家 陕西省仓颉文化研究会长安分会副秘书长 杜曲乡贤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秦腔 社火 武术 民协文化研究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