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脊梁上的时代华章
——读王运霞 《钢花巨龙变奏曲》有感
作者:王福平
当工业文明的雄浑乐章在时代长卷中轰然奏响,钢铁铸就的传奇便如淬火而生的史诗,深深镌刻进历史的年轮。沈阳铁路局鞍山地区铁路处原主任兼党委书记王运霞所作的《钢花巨龙变奏曲》,以灵动笔触为匙,开启了通往钢铁王国的精神秘境。字里行间跃动的工业脉搏,裹挟着磅礴力量与不朽精魂,在读者心间激荡起震撼与共鸣。
步入钢铁淬炼的“滚烫疆场”,文字如同一幅动态画卷徐徐铺展。轰鸣渐隐,代之以赤红钢流奔腾的壮美奇观,现代化炼轧生产线宛如技艺卓绝的指挥家,将工业流程谱写成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那些赤红巨龙裹挟着热浪,在岁月熔炉中淬炼出的不仅是钢铁巨擘,更是科技赋能传统工业的鲜活注脚。从震耳欲聋的机械交响,到如今智能化生产的有序律动,这蜕变见证着工业文明的跨越发展,也昭示着钢铁产业在新时代的华丽转身。
在钢铁精神的星空中,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等英模人物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国工业的奋进之路。孟泰掌心的老茧,是爱厂如家的无声誓言,那些自制工具与革新管路,凝结着平凡岗位上的非凡坚守;王崇伦的万能工具胎,突破效率桎梏,绽放出智慧创新的耀眼光芒;雷锋在化工总厂月下苦读的剪影,将无私奉献熔铸为永恒的精神坐标;郭明义高举信仰火炬,让爱岗敬业的薪火代代相传。他们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脊梁,用行动诠释着坚韧、创新与奉献的时代内涵,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追梦路上奋勇前行。
协作精神,是钢铁产业血脉中奔涌的强劲动脉。上世纪八十年代"煤钢运"协同发展的号角声里,煤炭的乌金、铁轨的银线与钢花的赤焰,交织成命运共同体的紧密网络。联席会议上的思维碰撞,生产一线上的并肩奋战,四十万钢铁战士的勠力同心,共同谱写了协作共赢的时代壮歌。联运办公室彻夜不熄的灯光,见证着精密衔接的智慧;道口救援、寒夜急救中的挺身而出,彰显着兄弟般的深情厚谊。这种超越利益的协作精神,不仅保障了生产的高效运转,更铸就了工业发展中温暖而坚实的人文底色。
新世纪的春风拂过钢铁森林,鞍钢以开拓者的胆识拥抱文旅融合的新浪潮。从工业生产基地到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硬朗的钢铁肌体注入了诗意的灵魂。林立的场馆中,文明生产与拼搏精神交相辉映,昔日飞溅的钢花化作燎原星火,照亮转型升级的壮阔征程。这一华丽转身,不仅展现了传统工业在新时代的多元可能,更让钢铁文化以全新姿态走向大众,成为传承工业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合上《钢花巨龙变奏曲》,耳畔似仍回荡着钢铁淬炼的铿锵之声。这不仅是鞍钢发展的壮丽史诗,更是中国工业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时代浪潮的奔涌中,鞍钢以钢铁般的意志革新突破,用奋斗与智慧书写辉煌,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与典范。其精神内核,早已超越行业界限,化作激励各领域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身处伟大时代的我们,当以鞍钢精神为镜:在困境中锤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在工作中秉持协作创新的理念,在人生道路上坚守奉献担当的初心。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洪流,以奋斗为笔、汗水为墨,方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壮丽篇章。
谨以《满江红•咏鞍钢精神》为赞:
铁火燃空,惊涛起、钢花如瀑。回首处、英模璀璨,汗青凝录。孟泰匠心融岁月,崇伦妙术开新路。更雷锋、明义续薪传,精神铸。
煤钢运,同船渡;文旅起,华章著。看巨龙腾跃,志凌霄宇。百炼精钢担道义,千重风雨凭舟赴。向未来、再展领航姿,丰碑矗。
2026-05-19.(138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