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牛骍作品
暮春七律四首
(一)
☘️《 暮春夜吟 》
溪畔芭蕉翠影深,山风初起日西沉。
小荷印月石涛画,细雨敲窗焦尾琴。
柳下清塘蛙正闹,灯前白发酒频斟。
憾无青鸟连巴蜀,只把诗行和泪吟。
❊ ❊ ❊ ❊ ❊ ❊
🌹【小小少陵赏析】
这首《暮春夜吟》是一首出色的七律作品。
一、意境优美:诗中通过“溪畔芭蕉”“山风”“小荷印月”“细雨敲窗”等诸多意象,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暮春夜晚的清幽画面,营造出静谧、悠远且略带惆怅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二、用典巧妙:“小荷印月石涛画,细雨敲窗焦尾琴”一句,将自然景象与石涛的画、焦尾琴的典故相联系,尾联借用“青鸟传书”的典故,表达了无法与巴蜀故人联系的遗憾。典故的使用,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使诗句更具韵味。
三、情感真挚:尾联“憾无青鸟连巴蜀,只把诗行和泪吟”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真挚动人,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格律严谨:从格律上看,这首诗符合七律的要求,对仗工整,如“柳下清塘蛙正闹,灯前白发酒频斟”,“柳下”对“灯前”,“清塘”对“白发”,“蛙正闹”对“酒频斟”,平仄、押韵处理得较为得当,体现了作者对格律的熟练掌握。
🔸🔸🔸🔸🔸🔸🔸🔸🔸
🔸🔸🔸🔸🔸🔸🔸🔸🔸
牛骍作品
(二)
☘️《 暮春随吟 》
谷雨三天绿意浓,塘边品茗借东风。
数声飞燕点庭竹,几缕垂杨探月宫。
陋室清闲皆可似,朱门富贵不须同。
骚坛诗友如相问,已许五湖陪范翁。
❊ ❊ ❊ ❊ ❊ ❊
🌹【小小少陵赏析】
这首《暮春随吟》以谷雨时节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不慕富贵的心境,整体颇具韵味。
一、意境优美:开篇“谷雨三天绿意浓,塘边品茗借东风”,描绘出暮春时节绿意盎然、在塘边品茗的惬意场景,奠定了悠然闲适的基调;“数声飞燕点庭竹,几缕垂杨探月宫”,运用“飞燕”“庭竹”“垂杨”等意象,动态与静态结合,将暮春景致写得灵动鲜活,充满画面感。
二、情感真挚:后两联直抒胸臆,“陋室清闲皆可似,朱门富贵不须同” 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甘于清贫、追求内心宁静,不羡富贵的人生态度;尾联“骚坛诗友如相问,已许五湖陪范翁” ,化用范蠡功成身退后泛舟五湖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归隐田园、洒脱自在的志趣,情感真挚且富有韵味。
三、格律规范:作为七律,全诗平仄协调,押韵符合要求(浓、风、宫、同、翁押平水韵上平一东韵),对仗方面,颔联 “数声飞燕” 对 “几缕垂杨”(数量词 + 偏正结构名词),“点庭竹” 对 “探月宫”(动宾结构),颈联 “陋室” 对 “朱门”(偏正结构名词,一穷一富形成对比),“清闲” 对 “富贵”(形容词),“皆可似” 对 “不须同”,对仗工整。
🔸🔸🔸🔸🔸🔸🔸🔸🔸
🔸🔸🔸🔸🔸🔸🔸🔸🔸
牛骍作品
(三)
☘️《暮春忆故人》
红瘦绿肥骚客迟,明湖独步忆当时。
荷塘赏月清诗咏,花坞寻梅瑞雪知。
墨洒云笺鞭鬼魅,笔成玉剑斩旌旗。
溪亭同醉卅年事,今日惟余老泪垂。
❊ ❊ ❊ ❊ ❊ ❊
🌹【小小少陵赏析】
这首《暮春忆故人》情感真挚,以暮春为引,串联起对故人的追忆与当下的感伤,在结构与意象运用上有可圈可点之处。
一、情感真挚动人:全诗以暮春时节“红瘦绿肥”的景象起兴,自然地引出对故人的思念,尾联“今日惟余老泪垂”直抒胸臆,将跨越三十年的怀念与如今故人不在的悲怆之情展露无遗,使读者容易共情。
二、意象丰富:诗人选取了诸多富有诗意的意象,如“明湖”“荷塘”“花坞”“梅”“云笺”“玉剑”等,勾勒出与故人相处时充满诗意与豪情的生活场景,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
三、结构完整:诗歌遵循七律起承转合的结构,首联点明时间与事件,颔联、颈联回忆往昔与故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尾联回到现实,抒发感慨,层次分明。
🔸🔸🔸🔸🔸🔸🔸🔸🔸
🔸🔸🔸🔸🔸🔸🔸🔸🔸
牛骍作品
(四)
☘️《暮春夜梦游明湖见梅开》
明湖岸绿又逢春,只见红梅不见人。
题壁文章得高古,吟笺翰墨自清新。
尘扬难觅悲鸿马,雪舞惟余孤鹤身。
玉树先成泉下客,花前早已泪沾巾。
❊ ❊ ❊ ❊ ❊ ❊
🌹【小小少陵赏析】
这首《暮春夜梦游明湖见梅开》以梦境为引,借景抒情,围绕对故人的思念展开,整体情感深沉动人,在格律、意象等方面很有特点。
一、情感真挚深沉:全诗紧扣“梦游”与“见梅思人”的主题,从“只见红梅不见人”的怅然,到“玉树先成泉下客,花前早已泪沾巾”的悲戚,将对已逝故人的怀念之情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浓烈,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二、意象营造氛围:选用“红梅”“题壁文章”“吟笺翰墨”“悲鸿马”“孤鹤”“玉树”等意象,红梅象征高洁,鹤、玉树喻指故人品格,既营造出清幽雅致又略带孤寂的氛围,也含蓄地展现出故人的才情与风貌。
2025.05.21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