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西安游记
值此,第十五个中国旅游日前夕,应邀参加在西安市浐灞华邑酒店召开上海钢联、山西晋南钢铁联合主办的2025(第五届)全国型钢产业大会。会上做了题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初探—热轧型钢在建筑钢结构加大应用”主题演讲,津西全产业链式JST技术体系和晋南钢铁“钢、焦、化、氢”首家UUCS链主企业形象,在大会上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5月17日,利用周末的黄金时段自费参加了秦风旅业华清宫、兵马俑一日游。在女儿的帮助下,终圆西安行宿愿已久的长安文化游。在热情专业的刘萌导游陪伴下,全程心情愉悦,在参观华清池、五间厅,观看《1212西安事变》文化剧后,吃到了水饺宴+炒饭+小蒸包点心+贴心老汽水的超值贵宾餐。在精力充肺的体力支撑下,走进了秦兵马俑遗址博物馆,亲历观赏地下军团的震撼场面。随后,又体验了《尘封帝国》借助VR技术超越时空的沉浸式感官冲击。当日晚上欣赏了历经20年演绎打磨的“活态文化遗产”现代舞剧《长恨歌》。虽然只有一天的游览,却留下了深深印痕。亲身体味出了“一座西安城、半部中国史”的涵义。
一、
浓厚文化历史底蕴的西安
在正确的时段选择正确的事情方能促成正确的结果。西安这座已有3100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先后历经西周、秦、西汉、新、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十三个朝代的帝都,别名长安、镐京(我国城市名凡是带京的都有称帝的君王为都,如北京、南京),位于西北黄河流域中部关中平原。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与世界著名的罗马、雅典、开罗古城齐名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国六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洛阳、开封、杭州)中建都历史最长一个。长安浓厚文化、丰厚历史底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二、
一个池子与半部中国史的情结
因时间紧凑,只能在较短的时长内参观西安具有代表性景点中的精品。在市区搭乘旅游巴士,前往临潼地处骊山北麓、北临渭水的华清池(宫)。以水为墨、以史为绵的皇家园林,上可追溯到西周末,周幽王在此修建“骊宫”而开启了皇家园林篇章。
华清池自西周便汩汩不息的泉眼(常年水温43℃)流淌至今。秦始皇于此“砌石起宇”,汉武帝修建“骊汤”,唐玄宗绣成堆而成华清宫。“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长恨歌》)”。玄宗杨贵妃长年与此而成第二朝堂,让朝政在温泉水中消融。安禄山铁骑破潼关、玄宗逃难马嵬坡六军不发,三尺白绩贵妃香消玉殒。
华清池的弹孔与亭台,不止承载着唐风宋月。五间厅砖墙、玻璃窗上清晰可见的,八九十年前双十二的弹孔犹在。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兵谏扳机,把“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击砰于骊山畏曦,“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之民族共识,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伟大领导领袖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西安事变,把我们从牢狱中解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对于事变的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中共一直怀着特殊的尊重与感激之情。”
三、
三个陪葬坑与陵墓形成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位于秦始皇陵东侧约1.5平米处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目前共发现三个兵马俑坑,整体呈“品”字形排列。其中一号坑东西共长230米,南北宽62米,埋葬有约6000个陶俑和陶马;二号坑面积6000多㎡,布阵骑兵、车兵和步兵;三号坑仅520㎡,专家推测是军队的指挥中枢。展示了秦朝的军事力量和布阵方式。陶俑制作工艺精湛,形象生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灯塔、中国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秦兵马俑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
科技助力沉浸式文化体验出神入化
4.1二十年打磨现代舞台剧《长恨歌》让游客重返盛唐改编自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以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开元盛世的繁华、安史之乱的动荡、马嵬坡生死离别的悲剧,以及玄宗晚年的追忆。历史剧依托华清宫的骊山为背景、湖水为舞台,结合灯光、喷泉、火焰特效,营造时空交错的沉浸氛围;运用激光投影、烟花、VR等技术,呈现“火烧宫殿”“鹊桥相会”震撼场面。全剧以“盛世欢歌”描绘杨贵妃入宫受宠、华清池奢靡生活的场景、“战乱惊变”安禄山叛乱、马嵬坡兵变迫使玄宗赐死贵妃、“仙境重逢”通过浪漫主义手法表现玄宗与贵妃在天界重逢,千古绝唱的爱情传奇。历时70分钟现代舞剧,活化唐代文化的历史还原,融入秦腔、剪纸等陕西民间艺术元素,一展盛唐气象。“霓裳羽衣舞战火纷飞”场景,演绎了爱国与家国情怀的双重秋事,引发观众对权力、牺牲与永恒的思考,成为链接古今的“活态文化遗产”。为此,《长恨歌》舞剧获评“中国十大未来文化遗产项目”“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古今结合的文化创新和商业探索—《长恨歌》文化品牌的建立与发展”案例荣获2021“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奖”。
4.2瑶光阁剧院《1212西安事变》令游客身临其境适逢西安事变80周年的2016年,陕旅舞剧《长恨歌》原班导演李悍忠团队创作《1212西安事变》,在“西安事变”爆发地华清宫演艺巨作实景“影画”节目。全剧60分钟,通过“烽火古城、矛盾激化、匆匆密谋、箭在弦上、枕戈待旦、大战在即、枪声破晓、统一战线、世事沧桑”十幕剧情,结合电影戏剧艺术表现方式,利用高科技舞台手段,剧场真实再现飞机降落、戏院听戏、市侩街景生动地展现了“西安事变”鲜为人知的历史原貌(剧组从南京博物馆花重金购买委员长当年飞抵西安的飞机,发动机引擎剧场发动),令观众沉浸式亲临其中,让人们一同时光回溯到1936年12月12日,共同鉴证了张学良、杨虎城兵谏的重大历史事件。演员身装民国时期的军装与市民当期常服,穿梭在观众之间,使用360°影响呈现,全息音响逼真营造还原出历史氛围。
4.3VR技术的《尘封帝国》超越时空感官冲击游客头戴HTC VIVE Focus 3等一体机设备,在800平方米大空间,支持多人同步自由移动。令人超越时空的沉浸式感官冲击。其原理通过科技手段重构历史认知,“让不可移动的文明遗址(秦始皇陵)变得可感、可触、可思”。开启了文旅融合的标杆之首。
利用VR还原现有遗址(如1号秦兵马俑坑),通过数字技术展示未开放区域(金字塔式陵墓结构、兵马俑军阵、古战场)。观众可近距离观察俑坑纹理,甚至亲手敲打编钟奏出现代歌曲调《小星星》,“触摸”文物动态可交的参与感;环绕音效模拟战马嘶鸣,军队呐喊等历史声音,“耳边仿佛回荡着秦朝的金戈铁马”。起初,与“教授”共同坠落地宫的沉浸失重与最后搭乘神鸟羽翼、飞出地宫的代入感,十分震撼。
当游客摘下VR设备后的恍惚感—从秦朝辉煌瞬间回归当代,产生了强烈对比,如此反差加深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悟。本次体验不仅很好地达到了与历史的“深度对话”,甚至引发对中华文明延续的思考。
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的西安,正在以全新的历史文化名城诚邀天下游客。短暂的一日之旅,只能精中选精走马观花式欣赏民族的瑰宝。愿在今后正确的时段再次正确选择西安观光,故地重游避免人生发生不正确的遗憾。
写于第15个中国旅游日
(文/世界汉语作协 赵一臣 文学爱好者 赵丹)
编辑:智慧工程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