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马镇的历史文化及深远影响
文/刘孟领
冀南大地巨鹿县有个铜马镇,至今2000年前的历史故事仍在有声有色地演绎着,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探究:为什么叫铜马镇?铜马镇的历史故事如何呢?至今的影响又如何呢?
一、铜马镇的来历
巨鹿铜马镇的名称,来源于西汉末年一段历史事件。当时,河北地区有一支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名为铜马军,长期占据此地。西汉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秀在与铜马军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并利用巧妙手段收编了大量铜马军的部下大众。为纪念这一事件,刘秀在此地建立了“铜马祠(也称光武庙)”。当年,村子中的铜马雕像横跨大街,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名称,这也成为了铜马镇名称的由来。
铜马镇后来划分为东铜马和西铜马两个村。铜马镇的遗址,位于西铜马村西北500米处。二千年的风雨历程,铜马祠面貌全非,而今只是1.5米高的土台,它成了历史的见证。
二、铜马军的历史文化
2000多年前,王莽篡汉,建立新朝,推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措施:土地国有化,货币频繁改制等,导致了社会经济混乱,民不聊生。同时,天灾频发,粮食减产,百姓生活困难不堪。在这种情况下,没吃少穿的各地农民为了有口饭吃,纷纷揭竿而起,形成了众多起义军队伍。例如,南方的赤眉军、绿林军,河北地区也活跃着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其中以铜马军最为强大。
这支具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最初是由一些零散的农民起义队伍逐渐聚集而成。他们以河北巨鹿为中心,活动范围涵盖了周边地区。由于铜马军不断壮大,吸引了大量农民加入,其兵力达到了数十万之众。他们在河北地区与新莽政权的军队展开了多次激烈战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逐渐成为了河 北地区农民起义军的主力。特别是公元24年,铜马军在巨鹿之战中击败了新莽政权的军队,因此其声威大震。铜马军将士对新莽政权的压迫和剥削深感痛恨,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勇猛顽强的精神,不畏强敌,敢于拼搏;并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常常出其不意攻击敌人,使敌人难以捉摸;铜马军内部,实行平等的制度,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将士们之间相互尊重,人人平等,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常常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他们审时度势,继续扩张势力,控制了河北大部分地区,成为了当时全国范围内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之一。
然而,铜马军的鼎盛时期并没有持续太久。同年,代表皇帝旨意的刘秀,率领汉军来到河北地区,与铜马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刘秀采用了巧妙的手法、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术,使用游击战、运动战攻击铜马军,出其不意,断绝供粮,逐渐削弱了铜马军的势力。刘秀击败并收编了铜马军等大量河北农民军部队,使自己的军力大增,为其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被收编的农民军成为了刘秀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东汉政权的建立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在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千秋亭”宣告东汉王朝建立,时间不长,平定了天下,中国又实现了大一统。
三、刘秀战胜铜马军对后世的影响
刘秀对铜马军,切断粮道,坚壁挫锐;以逸待劳,追击破敌;分化瓦解,招降纳叛;推心置腹,收编改编……为后世军事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策略和战术在后世的战争中被广泛应用和发展,为后世军队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后世影响不仅仅在军事方面,而在政治方面也是重大的。刘秀在众多割剧势力中脱颖而出,建立起东汉政权,实现了全国的相对稳定和统一,为后世封建王朝的统治提供了借鉴和范例。它不单单在奠定东汉统一基础上有影响,刘秀的胜利,也改变了当时的政治力量对比,使其集团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之一,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进程,对东汉乃至后世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秀战胜铜马军后,逐渐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战乱的减少,使得老百姓能够安心从事生产,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东汉时期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秀建立东汉后,在文化上推行尊崇儒术等一系列政策。他战胜铜马军为东汉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东汉时期的文化,在继承西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对后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真是——
红旗高举战鼓隆,
铜马铁军啸长空。
摧枯拉朽千营破,
披肝沥胆众志同。
大义凛然昭日月,
甘心奉献赤霞虹。
丰碑永驻春秋史,
浩气长流天地中。
作者简介:刘孟领,笔名孺子牛,男,1954年生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原籍河北邢台巨鹿县。本人自幼爱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尤爱文学和书法艺术,现为《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邢台市作家协会会员,邢台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大赛组委会授予“文化摆渡人”、“好作者”、入编当代文学网文化艺术人才库,北京巨匠丹青书画院授予新时代艺术先锋人物,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书画及文学征文写作技能大赛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