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2日,是让全体国人悲痛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相继离开我们。一位执刀守护生命,一位握稻拯救苍生,他们用毕生心血诠释家国担当,以卓越贡献铸就时代丰碑,他们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吴孟超1922年生于福建闽清,5岁随家人迁居马来西亚,少年时便心怀报国之志,18岁毅然归国求学。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我国肝癌防治空白的困境,他带领团队上万次解剖实验,提出“五叶四段”肝脏结构理论,打破肝脏手术禁区;首创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等技术,主刀完成我国首例肝脏肿瘤切除、世界首例中肝叶切除术,将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并建立全球最大肝胆疾病诊疗中心。96岁才告别手术台的他,用双手托起16000余名患者的生命希望。从医70余载,他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为节省费用坚持手工缝合伤口,用便宜药、避免重复检查,将医者仁心化作对生命的极致守护。
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平,自西南农学院毕业后,扎根稻田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当时全球粮食短缺,中国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他以湖南安江农校的田间为“战场”,历经无数次失败,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为杂交水稻研究打开突破口。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6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他不断刷新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让中国以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更将杂交水稻技术推广至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卓越贡献。年逾九旬仍坚持下田的他,心中装着“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两位院士不仅是各自领域的开拓者,更是心怀大爱的奉献者。吴孟超将600万奖金捐出用于人才培养,90岁牵头建成国家肝癌科学中心;袁隆平把奖金投入科研与公益,深入基层教农民种植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他们一生淡泊名利,却将全部精力献给国家与人民。
如今,吴孟超的无影灯熄灭了,但他的“吴氏刀法”与医者仁心长存;袁隆平的稻田依旧金黄,他的“禾下乘凉梦”仍在延续。他们留下的不仅是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更是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是心系苍生、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意志。
双星虽逝,精神永存。吴孟超与袁隆平院士用一生诠释了“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他们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勇担使命、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让两位院士的未竟之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