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 遏 塔 河
作者 :杨 东
究竟是怎样一股冲动,驱使他站在了塔里木河畔,老人自己也道不明。反正他来了,眼神紧紧锁住河对岸,心中已然选定了 “渡河” 这条挑战之路。
天空阴沉沉的,厚重的乌云似要压到河面。塔里木河如脱缰的 “野马”,浑浊的浪涛相互撞击、翻涌,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一波接着一波,仿佛永不停歇。那气势,好似要将整个世界都卷入它的怀抱。
望着这汹涌的河面,老人不禁打了个寒颤。真的要渡过去吗?他活动了下僵硬的四肢,关节 “咔咔” 作响。河风扑面而来,带着水汽,却没有一丝凉意,反倒让他胸口憋闷。极目远眺,河水与天际在远方融为一体,茫茫一片,浑浊的黄色仿佛要将整个世界吞噬。
他深吸一口气,选择了水流最湍急的地方。刚踏入河中,冰冷刺骨的河水便猛地裹住他的双腿,好似一双双无情的手,要将他拖入水底。他一个踉跄,差点摔倒。浪头打在身上,呛得他连咳几声,浑稠咸涩的河水灌进嘴里,让他一阵恶心。但他没有退缩,咬着牙,奋力向前游去。
理想与现实之间,仿佛横亘着一道难以跨越的天堑。下定决心挑战自我已是不易,而真正将想法付诸行动,更是艰难重重。多年来,挑战极限的念头如同深埋心底的种子,在时光的滋养下悄然生根发芽,可我却从未认真审视过这份渴望。每当夜深人静,这份遗憾便会涌上心头,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
四十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师范毕业,与几位同窗一同被分配到某农场子弟学校任教。报到途中,我们途经塔里木河。彼时正值枯水期,河道里不见滔滔河水,只有广袤无垠的沙滩裸露在外。为了抄近路,我们踏上了这片看似平坦的河滩,向着对岸进发。
走在松软的沙地上,望着宽阔的河道,一个大胆的念头突然在我心中萌生:待到汛期,我一定要横渡这条河!同行的男同学王听闻,连忙劝阻:“这河危险得很,使不得!” 我却固执地反驳:“不亲自试试,又怎知其中危险?” 女同学王也急切地插话:“不下去自然相安无事,一旦下河,就只有安全和危险两种可能,我看还是别冒险了……” 我犹豫片刻,说道:“那就等到 7 月再说吧。”
从 3 月到学校报到后,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每天都会透过教室的窗玻璃向北眺望,密切关注着塔里木河的变化,为横渡计划默默做着准备。
终于,7 月悄然来临。某一天清晨,我惊喜地发现,塔里木河一夜之间变得宽阔了许多,浑浊的河水汹涌奔腾,仿佛在向我发出挑战书。我知道,是时候将决心化作行动了。我小心翼翼地挎上充足气的汽车内胎,以备不时之需,满心期待地迈出了房门。
然而,刚走到门口,便迎面碰上了女同学王。她的眼中满是惊恐,几乎带着哭腔拦住我:“千万不能去啊!你要是去了,我…… 我该怎么办?” 我一时语塞,支支吾吾道:“不就是横渡个河吗……” 她打断我的话,声音颤抖着说:“实话告诉你,隔壁团有个北大一年级的女生,昨天也是挎着汽车内胎去渡河,可刚下河,内胎还没套到身上,人就被河水卷走,没了踪影……”
听了她的话,我心中猛地一紧,刚刚的豪情壮志瞬间被恐惧取代。迟疑片刻后,我默默地跟在她身后返回。走进她的宿舍,她突然转过身,紧紧地将我抱住,疯狂地亲吻起来。那一刻,我沉沦在她的温柔之中,横渡塔里木河的念头也渐渐被搁置。
此后的岁月里,每当我读到张承志的中篇小说《北方的河》,心中横渡塔里木河的冲动便会再次被点燃。我常常想,书中那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没渡过塔里木河,又怎有资格谈论 “渡河”?这样的想法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可我却始终没有勇气再次尝试,只能在无尽的遗憾中,一次又一次地叹息。
今天,终于实现了夙愿。他想,即使沉没也值了。毕竟,挣脱了一切羁绊,心想事成了。
游出一段距离,他感觉手臂越来越沉重,每划动一下都好似有千斤重。双腿也开始抽筋,疼得他冷汗直冒。回头望去,自己游过的路程不过是这条大河微不足道的一小段,就像一只渺小的蝼蚁在浩瀚的天地间挣扎。放弃吧,这么大年纪了,何必受这份罪?一个声音在他心底不断回响。可他又怎能甘心?半途而废从来不是他的作风。
此时,一阵狂风刮过,河面上掀起更大的浪头。浪涛如一座座小山,向他压来。他被卷入浪谷,又被高高抛起,感觉自己就像一片飘零的树叶,在狂风巨浪中毫无还手之力。那浪涛拍击的声音,如同千军万马奔腾,震得他耳鼓生疼。但在这绝境之中,他的内心却涌起一股莫名的力量,一种不服输的劲儿。这股力量支撑着他,让他在浪涛中一次次挣扎着浮起,继续向前游去。
不知过了多久,乌云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河面上。金色的光芒在波涛上跳跃,河水像是被点燃了一般,波光粼粼。他望着对岸,心中充满了渴望。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手脚并用,拼命向前游。眼前的河水却好似无穷无尽,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好几次,他感觉自己就要游不动了,身体开始下沉,可一想到对岸,想到自己的目标,他又咬紧牙关,奋力划水。
生出冲破乌云的阳光不易,让阳光照亮每一寸黑暗更难。难道自己真的游不过去了?老人心中一阵绝望,他开始想念家中温暖的床铺,想念家人关切的目光。但就在这时,一阵熟悉的河风拂过脸庞,那是故乡的气息,是他无数次在河边漫步时闻到的味道。这股气息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风渐渐小了,河面上的浪也不再那么汹涌。老人终于游到了河中央,可体力也已接近极限。他的动作越来越迟缓,意识也开始模糊。就在他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一只粗壮的手臂伸了过来。原来是一位年轻的船夫,看到老人在河中挣扎,划船赶来救援。老人看着那只手臂,心中五味杂陈,有感激,也有不甘。他用力推开船夫的手,说道:“让我自己来,我能行!”
船夫被老人的执着打动,默默跟在他身后,随时准备再次施救。老人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终于游到了对岸。他精疲力竭地瘫倒在地上,望着深不可测的天空和滔滔的塔里木河,心中感慨万千。
浪涌塔河如擂鼓。他终于在这夏日的塔里木河畔,用自己的行动奏响了一曲挑战自我的生命之歌。
风还在吹,塔里木河依旧奔腾不息,仿佛在诉说着老人这段惊心动魄的渡河故事。

作者简介:
杨东,笔名 天然 易然 柔旋。出生于甘肃民勤县普通农民家庭,童年随母进疆,落户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插过队,当过兵和教师;从事新闻宣传工作30年。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学会第二届副会长。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塔河纪事》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和他人合作报告文学《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永远的眺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