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狼性 ——我看影片《山林喋血》
谢卫
这部影片一开始,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又色彩斑斓的山林世界。主人公田大一家为避战乱,来到了在这片深山老林,从此过着清苦却较为平静的生活。田大的老实本分和善良,在他与小狼崽子的最初相遇之中,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本可以举枪猎狼的,却一次又一次选择了放弃;并且最终又从岩缝中救起受了伤的小狼崽,然后又抱回家,对它精心照料至其伤愈。这份对生命的尊重与怜悯,充分展示出了他人性中善良与纯真的闪耀光芒。也就是说,在田大身上,人性的美好,如同那山林间奔流不息的清泉,它是那样清洌,那样澄澈,又是那样干净和透明。
然而,平静的生活很快被三名日本特种兵的闯入彻底打破。松信、小野和佐佐木,他们代表着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贪婪、狡猾与灭绝人性。他们将小狼崽残忍杀害,既妄图挟持田大一家作为走出大山的“向导”,却又对田大的妻子翠儿施以暴行。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丝毫的怜悯与善意,只有无尽的私欲和残暴。他们的行为,是对人性最无情的践踏,从而也因此让观众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与日本特种兵的狼心狗肺形成鲜明而又强烈对比的,是狼群所展现出来的狼性。狼,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往往是凶狠、残暴的代名词。但在这部影片当中,狼群不仅有着强烈的报复心,更有着令人动容的感恩之情。当它们发现小狼崽被田大救起,并且得到精心照料直至伤愈的过程,它们对田大一家立刻表现出了友善之意,例如将它们猎获的野兔主动摆放到田大家门口等等……而当小狼崽被侵略者残忍杀害之后,狼群便立刻对日军展开了猛烈的报复,它们不畏强敌,一次次发起攻击,让日军尝到了死亡的恐惧。而之后当田大的儿子乖娃滚下山梁,发出啼哭时,狼群又在关键时刻出现,不仅将松信葬身狼腹,同时也保护了乖娃。那一刻,狼性中的忠诚与感恩被完全展现了出来,也就是说,它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情义,更让我们看到了狼性中闪耀出来的那种知恩图报的情义光辉。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那个身负重伤并且已经奄奄一息的佐佐木,他先是掏出他那一家三口的照片欺骗了善良的翠儿,而当翠儿遭遇松信强暴举起树棍准备奋力反击的时候,这个佐佐木,竟开枪射杀了对他有救命之恩的翠儿……
而当他在之后与田大搏击眼看就要毙命时,他竟然又故技重施,再一次从怀里掏出那张一家三口的照片以博取田大的同情,而田大也恰恰因为自己的善良,差一点惨遭他的毒手……
我们从这两处细节不难看出,狼虽然嗜血成性,但狼性中却闪耀着忠诚与感恩,而这些日本强盗,他们不仅凶狠残暴,毫无人性可言,而且奸险狡诈,无比歹毒。
在这场人性与狼性的较量中,田大的内心世界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他从最初的善良与妥协,到目睹妻子被害之后的愤怒与抗争,田大的人性在这场无比残酷的血性洗礼中不断得到升华。他原本是一个老实善良、渴望过一种平静生活的猎人,为了家人,他可以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但当妻子的生命被魔鬼无情夺走,当自己的尊严被彻底践踏,他内心的怒火被瞬间点燃,那份潜藏在他人性深处的勇敢与坚韧,也被迅速激发出来。从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再是那个始终逆来顺受的田大,而是一个为了正义和尊严,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勇士。田大的这种转变,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强大,在极端的环境下,一个人是完全可以爆发出超乎想象的力量,去捍卫自己所曾经珍视过的那份美好的。
影片结尾呈现出来的画面是朝霞如火,山林被涂上一层金色的光泽,乖娃被狼叼上了山头——那也是田大一次又一次举枪,又一次又一次放弃——小狼崽最初站立的所在。田大的呼喊在山林中回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温情的画面,它象征着人性与狼性在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之后,已经实现了一种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换句话说,在那片原本色彩斑斓的山林中,人性的善良与狼性的忠诚已经相互辉映,并且也因此而共同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总之,《山林喋血》让我们看到了狼性既有凶狠与残暴的一面,但其中也蕴含着忠诚、情义与感恩的一面;而人性亦非只有单纯的善良、勇敢、感恩的一面,也有像日本侵略者那么邪恶、贪婪、残暴而又无情无义的一面。在战争的残酷背景下,人性与狼性的对比与交织,让我们对生命、对善恶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在走出影院后,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人性与狼性的震撼与感动,让人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