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赋
向德荣
铁道兵者,铁骨铮铮,卫国柱石;劈山斩水,筑路八荒。其精神若昆仑之峙,巍峨千仞,挺华夏脊梁;其文化犹河汉之光,璀璨万点,映岁月沧桑。铁道兵战友网文创中心,以笔为戟,刺破时空迷雾;以文为旆,飘扬精神高岗。鼓角铮鸣于心灵原野,长歌浩叹于历史云章。

溯夫铁道兵战友网,丁亥年夏创建,然铁兵之魂融于骨血,赤子之情系乎梓桑。创办人刘政湖,矢志如钢,披荆斩棘,固守寸疆。其文创中心之肇始,启于丁酉之年。八载春秋,星霜屡易;三更名号,初心愈坚。自“铁兵写作文苑”至“文学创作中心”,形易而志守,名改而源固。初创之时,恰似新篁破土,虽弱犹坚。郑建平挂帅,展巾帼风采,号“一袭风华槛外人”,高瞻远瞩,擘画蓝图,风生水起浪推浪,成果丰硕峰上峰。王林山辅佐,谓老臣谋群,称“多识君子亦宽忠”,殚精竭虑,助力前行。广邀精英乐文创,营造风清正杨帆。旗帜猎猎,各方群贤慕名至,志愿者纷至沓来;而今枝繁叶茂,四百文士齐聚麾下。因铁魂而聚,以文化为系。搦管临池,挥毫泼墨,终成铁道兵文化之津梁。
尔其铁笔如椽,剖析时光脉络;素笺似砥,磨砺岁月锋芒。聚笔友之心,汇文字之力;以文学为根,守正道而弘大道;扬时代正气,铸精魂以传芬芳。依托铁道兵战友网,运用“英雄铁道兵公众号”、“老兵原创公众号”,发表文章三万余篇。佳作之中,或追忆金戈铁马峥嵘岁月,或歌颂盛世辉煌时代华章。散文饱含碧血深情,文赋描述铁路工程,诗歌尽吐霓虹壮志,格律彰显推敲之苦,美篇尽展翰墨之香。更有鸿文荣登新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编辑出版《人物风采卷》《现代诗歌卷》等文集。声名远播九州之外,使铁道兵精神跨越山海,传遍寰宇。

夫文运者,民族之血脉;活动者,文化之舟楫也。星霜屡易,推陈出新;岁序更迭,再谱华章。观夫元宵张灯悬谜,妙趣横生引遐思;新春裁红点墨,对仗工稳寄深情。至于诗会雅集、讲座清谈,皆显雅韵幽思,涤荡尘襟。忆往昔,成昆筑路、襄渝攻坚、援越抗美,专题征文钩沉史海,重塑铁道兵英魂。主题征文,琳琅满目:或“致敬战友”,缅往昔峥嵘岁月;或“战友风采”,展今朝赤子丹心;或“建党百年”,颂华夏复兴之路;或“致母亲书”,诉人间至爱亲情;更有“铁道兵七十五载华诞”,回溯铁血征程。“五四告白”之际,皆忆岁月荣光。“青春虽逝,热血犹存”,道尽铁兵儿女赤子衷肠。复设讲座讲坛,精研诗词格律之妙,细剖标点用法之微。
线下盛会,尤为可观。癸卯之年,三峡笔会,群贤乘轻舟以越万重山嶂;俊彦聚一堂,惊鸿照影,文采斐然。甲辰之际,“春风渡我”之旅,跨越京鄂赣,踏访红土地。众人重温入党誓词,歌声所至,皆化精神火种,播撒四方。巴马聚文秀,始创丛书发行先河;长安共诗话,忆巴山蜀水襄渝情;武当再聚首,续写军魂不朽春秋。
八载春秋,九十余场雅集,月月推新,岁岁焕彩。线上线下,同沐文澜雅韵;天涯咫尺,共倾铁色豪情。诚可谓文脉绵长,铁韵铿锵!

若夫创作者与志愿者,犹车之双轮并驱,鸟之两翼同振;恰似双楫击浪,共济沧溟。创作者以笔为刃,淬铁道兵魂于毫端,铁骨铮铮跃然素笺;志愿者以心作炬,燃文化星火于暗夜,文光熠熠暖照征途。观其编发稿件,伏案披览,不辞案牍劳形之苦;组织雅集,精心筹谋,甘守幕后无名之寂。晨昏颠倒,校字斟句,只为佳作得彰;寒暑无间,协调联络,唯愿雅会顺遂。虽无分文报酬,然任劳任怨,以赤诚之心托举文化长卷;不求浮名虚誉,仍矢志不渝,凭奉献之姿构筑精神家园。此等情怀,恰似春风化雨,润无声而泽万物;亦如基石承厦,隐其形而固文基,诚为文澜壮阔之砥柱也!
嗟乎!铁道兵之精神,乃逢山开路之勇,遇水架桥之刚,志在四方之壮。叹夫时光如流,军旗虽卷,精神不熄。文创中心,以文为媒,使英魂不朽;以笔为铎,令浩气常扬。文创中心,当承前启后。以铁骨之坚,屹立时代潮头;以文心之秀,编织精神彩帨。愿笔耕不辍,延续千秋文脉;活动常新,闪耀万代荣光。此吾辈之使命,亦时代之荣光!看此铁色风华,必将辉映青史,永耀八荒!铁魂永续,薪火相传。
在创作中参阅了《不朽的军魂 • 铁道兵精神卷》中刘政湖撰写的《风雨兼程十五年,一“网”情深终无悔》,郑建平、王林山撰写的《为传播铁道兵精神文化鼓与呼》;《不朽的军魂 • 人物风采卷》中杨庆华撰写的《一袭风华槛外人》《多识君子亦宽忠》。形成初稿后,得到了杨庆华、姚才昌的校正修改,在此一并致谢。

作者向德荣,湖北仙桃人,1968年3月入伍,铁道兵二师六团战士,服役5年,其间参加援越抗美1年半,1976年9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曾任湖北省总工会副主席、巡视员,2011年1月退休,出版著作13部,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2025年5月21日
槛外人 2025-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