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炉火红 业如炉火旺——读《通红的炉火》所感 文/田雨
作为《通红的炉火》最早的读者之一,我通读了作者王广杰的整部著作,感慨万千。这部力作不仅记录了作者的人生阅历与岁月印记,更展现了他成长成才的艰辛历程,字里行间讲述的诸多为人、助人的感人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也让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如炼钢炉火般炽热赤诚的心。
1970年,王广杰踏入重型机器厂,青春的火焰就此点燃。他虚心向车间老师傅和技术人员学习热处理的正火、回火、退火、淬火等知识与技术;后来又逐步接触并精通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参与车间油印小报编辑,还积极向《天重厂报》投稿写诗,这里成了他亲近文学、为退休后与文学结缘埋下种子的摇篮。调任供应科负责煤炭供应业务后,尽管压力巨大,他依然勇挑重担。为保障炼钢、铸钢、水压机车间和热处理工段的生产运转,他不辞辛劳奔赴山西,始终保持着如火的热情。煤炭供应业务错综复杂,不仅要掌握大同煤矿的生产情况、协调发运组工作,还要落实火车货运车皮计划、妥善处理与天津煤建公司的关系。他凭借不懈努力,出色完成任务,多次登上天重厂级先进个人光荣榜(虽然后来因企业欠款问题留下个人难以弥补的遗憾)。
2010年,王广杰怀着炽热之心投身《今晚报》评报工作。他敬业专注、一丝不苟,拜师学艺,连续6年获评“百佳评报员”。2018年,一位年迈的社区支部书记推荐他继任职务。尽管身兼数职——坚持文学创作、运营微刊公众号、照料家庭事务,但他依然义无反顾挑起这副重担。他精心组织党员学习、讲授党课、走访慰问老党员、收缴党费;尤其在2020 - 2022年口罩期间,他奔波于组织核酸检测、信息报备、关怀病残及“空巢”老人、慰问志愿者等工作,常常废寝忘食、夙兴夜寐。社区党委荣获区级先进党组织称号。
王广杰的胸膛始终涌动着如火的热忱。担任职业经理期间,他关爱员工。曾有两位员工因买不到返乡车票留津过年,他不仅带他们到享誉津门的起士林餐馆用餐,还每人赠予200元,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他长期投身志愿服务,积极参与救灾捐助与扶危济困活动,无论同事还是朋友遇到困难,总能得到他的热心相助。早在80年代,就连街道社区存车处的大爷们都称赞他古道热肠
王广杰的心似炉火般红亮,事业亦如炉火般兴旺。担任商贸公司职业经理时,他带领团队创造出色的营销业绩;从事评报工作期间,他汲取知识、精进写作,退休后毅然踏上文学创作之路。他的作品陆续发表于《中华传奇》《中华风》《中国乡村》《天津散文》等十余家媒体,多篇获奖,并成功加入天津市作家协会,成为笔耕不辍的实力派作家。2018年,他开拓创新,创办“五子天地”微刊公众号,短短数年间影响力与日俱增。截至2023年7月,已刊出250余期;到2025年5月中旬,刊期突破320期,粉丝量达3000余人,部分文稿阅读量破万,甚至逼近10万。如今,“五子天地”不断拓展内容领域,从诗歌、散文延伸至书法、美术、摄影、收藏、曲艺等,为青年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平台,为追梦者搭建星光舞台,也为老年文化群体打造了老有所乐的精神家园。作为主持人,王广杰不断探索创新,将静态作品与动态艺术结合,通过配乐诗歌、散文等形式,赋予作品鲜活生命力。例如,主编为我的诗歌《水的联想》配以《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让读者在视听交融中感受现代美感。
如今,“五子天地”正如熊熊燃烧的炉火,散发着蓬勃生机。相信这簇文化之火,必将越燃越旺,照亮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撰稿:刘风雷
责编:许壮楣
配图:王苠
配乐:六时吉祥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化传媒工作室王广杰
微刊推广:五子天地文艺创作推广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