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汪 镇 赋
傅延法
巍巍黄岛,西北名乡。六汪毓秀,古韵流芳。东衔铁山之翠,西接诸城之壤;南邻大村之盛,北依宝山之苍。域广一百八十余,地灵人旺;岁越百千春秋,史久风长。
溯夫往昔,岁月沧桑。民国烽烟,分属边区之域;胶河融并,终成今日之疆。村落星罗,七十五村人家焕彩;山河锦绣,万千顷土物阜民康。看那铁橛余脉,峰峦叠嶂;吉利长河,波影徜徉。峰台望荡,耸翠于南;高城相龟,衔青于北。丘陵纵贯东西,沃野横陈中央。春和景明,雨润千畴麦浪;秋高气爽,风摇万垄菊黄。

至若人文焕彩,艺苑增光。六汪文联,擎纛而彰雅韵;群英荟萃,挥毫以谱新章。塔桥遗踪,曾是祝兹故地;乡闾胜迹,犹存汉代遗章。农家剧场,笑响飞传邻里;秧歌腰鼓,欢歌漫舞村坊。更有文联聚才俊,诗书画意飘香。笔走龙蛇,绘就山河锦绣;弦鸣管奏,歌吟岁月安康。学校书声琅琅,培英育秀;球场健影翩翩,溢彩流光。卫生院中,悬壶济困;敬老院里,奉膳安祥。
又观乎百业腾骧,物阜民康。工业崛起,千机奏响强音;农业繁荣,四季飘来硕果香。香菇盈棚,富路条条广拓;蓝莓遍野,金波阵阵轻扬。国道纵横,接八方之辐辏;客车驰骤,输万里之客商。更有碧水映蓝天,公园呈雅韵。翠柳拂风,繁花织锦。污水处理,清流永续;绿树环村,生态长春。

嗟乎!美哉六汪,钟灵毓秀,物华天宝。承历史之遗风,展今朝之新貌。文联助力,文心共绘宏图;民众齐心,众志同开大道。愿此一方热土,岁岁腾辉;斯乡百姓人家,年年静好!
颂曰:
青西古镇韵悠长,铁橛云横岁月彰。
东接灵山凝秀色,西临诸邑沐晴光。
蓝莓漫野千重紫,工厂连云百业昌。
更有文联添雅趣,欢歌载舞颂安康。
《六汪镇赋》赏析
“赋” 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兼具诗歌与散文的特点,讲究文采、韵律,侧重于通过铺陈叙事、咏物抒情来表达思想情感。
本栏编者认为,傅延法《六汪镇赋》在艺术上极具特色。作者开篇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点明六汪镇的地理位置,“东衔铁山之翠,西接诸城之壤;南邻大村之盛,北依宝山之苍”,对仗工整,展现出其布局上的精妙。文中大量运用铺陈手法,无论是对山川风貌,如 “铁橛余脉,峰峦叠嶂;吉利长河,波影徜徉”,还是对人文活动、产业发展的描绘,都细腻入微,让读者全面领略六汪镇的魅力。在用词上,作者精挑细选,如 “春和景明,雨润千畴麦浪;秋高气爽,风摇万垄菊黄”,以凝练且优美的语言营造出富有诗意的意境。此外,该赋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在情感表达上,作者对六汪镇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贯穿始终,使得作品兼具文学性与情感深度。

傅延法简介

傅延法
傅延法,笔名珠山樵夫,山东青岛人,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是青岛诗词学会会员,在六汪文联担任副秘书长,同时也是胶南双珠诗社委员会副秘书长。傅延法长期在工商企业从事文秘工作,积累了深厚的文字功底与丰富的文学素养。他热爱文学,擅长诗词歌赋创作,其作品散见于国内网络及纸质刊物,像《沁园春·赞蓝莓果》《卜算子·咏蓝莓》等佳作,生动展现了其文学才华与对生活的热爱。在生活中,他崇尚自由,秉持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知足常乐的人生信念。

六汪镇概况
六汪镇地处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北部,西接诸城,北邻胶州,镇域面积 183 平方公里。这里交通极为便利,341 国道、215 省道穿镇而过,距青岛西客站仅 15 公里 。其山水风光旖旎,是胶河、白马河、汶河的源头,水系众多且支流遍布全域。境内拥有西海岸第二高山铁橛山,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长城遗址以及西汉祝兹故城遗址,著名的古胶州八景中,“铁橛悬泉”“胶河澄月” 便在此地。全镇常住人口 5万人(2024年数据),下辖 13 个行政村、75 个自然村 。近年来,六汪镇锚定 “多彩小镇 锦绣六汪” 目标,融入新区 “四大国家战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已培育 “花、果、林、茶、药、菜” 等六大特色农业板块,5 万余亩土地实现流转,位居全区前列,塔桥全羊、胶河大白菜等 9 个品牌农产品声名远扬。同时,引入 58 家工业企业,打造多条特色旅游线路。2024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8.12 亿元,工业产值 26.09 亿元,实力强劲。并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十大蔬菜品牌镇等诸多荣誉称号 。

六汪胶河澄月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