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开了》
作者/齐英华
在农历3月的一个艳阳天里,我与一群旅友去新疆的托克逊看杏花。托克逊是一个县的名字。我们是去这个县下边的一个村,叫杏花村,那里的杏花开得最早,很有名气。
托克逊的杏花,哇,远远地就望见了它,不是桃花,却见漫天桃红色的云烟,像天女散花的衣袂渺渺飘在蓝天下,白云间,望一眼就迷住了我的心,不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庭院,不是24桥瘦西湖的岸边。我与她的相会竟是在天山下茫茫无际的大漠之畔,古老的胡杨树身边,胡杨树的家乡,一直以来我的想象都是古老沧桑,干旱,缺少生命。怎么会独有一片杏花的洞天?在这里见到如此浩瀚的杏花浪涛,不免一阵激动,心咚咚地跳。
我在家乡黑龙江没见过杏花,在杨柳依依,诗情画意的江南见过杏花,但是没见过这么大面积的杏林,而且这里杏花与大漠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我觉得我来到了天边,不知道这片杏林有多大面积,只是看到眼前一片茫茫的桃红色,真的,远在天边的新疆,杏花开了,每个春天,新疆托克逊杏花最早开放,被誉为新疆第一春,杏花笑了,春天就笑了。美丽的杏花姑娘引领全新疆的春天。
新疆不只有诗与远方,还有杏花的轻歌曼舞,美丽与芬芳。每一朵杏花都张着莹莹的笑脸,妩媚却不妖艳,粉嫩嫩,水灵灵的,让爱她的人不忍心亲吻她,生怕稍微一碰就碎了她那透粉的,晶莹剔透的笑脸。
我们应杏花之约来到这里参加杏花节,这是一场杏花的盛会,也是一场诗的盛会。每一朵花就是一首诗。走进会场,就是走进新疆的春天。这里有许多长辫子大眼睛的维吾尔族姑娘,这里的姑娘们都像杏花一样美丽,杏花也像姑娘一样,分不开是杏花还是姑娘。
维吾尔族民族村充满了艺术之美,围墙、房屋都有一圈彩色的女儿墙,各种图案,家家院落都是彩色的大门,门上画着漂亮的花纹,画着图案。家家门边葡萄架已经搭好,这个季节,虽然还没有结出葡萄,绿叶已经在枝头露出新芽。杏林在村子外边。离村子有一段距离。但是一走进杏花村。家家户户的院落都可见出墙的红杏,穿过整个杏花村,就像走过一座开满杏花的花园。如果有风吹过的话,那些可爱的花瓣会落在你的头上、肩上、脚边,还会像彩蝶一样,在你的眼前飘荡,你就会如醉如痴,亦梦亦幻。
到杏花村赏杏花,可别忘了还一定要逛村子的商业街。这条小街不长,却很热闹,花花绿绿,像一条五彩缤纷的河流过村子,也流过人们的心。商业街似乎就是个大巴扎,路两边一家挨着一家的露天摊床,卖货的都是本村的村民,货物基本都是与生活有关的,也多是自己手工做的。卖得最多的是食物,烤羊肉、烤饼、各种囊、手抓羊肉饭,糖果、各种小零食,空气中飘着香喷喷的气味。我们女人喜欢的小首饰,发卡、包包、挂件,民族帽等等,应有尽有,都是村里的巧手女人手工做的,全部民族风,看得我眼花缭乱。我身边两位远从东北来的姑娘,买了好几个新疆帽型状的发卡,说是回去送朋友,我跟着凑热闹也买了两个,当时就卡在了头上。卖货的摊主说是他老婆和女儿做的。手真巧。这里的摊主家里都是有地的,平时种地,业余时间作点旅游品小买卖。家家都有杏林,葡萄树,杏子、葡萄每年也不少收入。
这里的女人都穿花裙子,颜色鲜艳。男男女女都能歌善舞。我看到有一伙跳舞的,沿街边走边跳,就跟着围观,不知是谁把我也拉进跳舞的队伍,有个穿红衣裙的女的,一边跳一边拉着我跳,我不会跳新疆舞,就跟着乱蹦跶。那个女的还伸出大拇指鼓励我。
杏花、彩街、舞裙使这里的春天格外有温度。春天来到了新疆大地,也来到了人们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