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性与狗性
人们常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确确实实,狗一见主人,便摇头摆尾,即使主人呵斥,甚至打骂,亦不为所动,更不改其忠。正所谓“喂狗三天,狗敬你三年”。最令人动容、甚至于唏嘘不已的,便是电影《忠犬八公》为我们所展示的那段最感人至深的场景:主人帕克教授去世的十年时间里,忠犬八公每天都去车站等候它的主人……
狗的忠诚于此可见一斑。
而人呢?人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跟狗的嘴脸极其相似,那就是见了比自己强的或者横的,尤其见了权贵,那份跪舔的作派,简直令人作呕。只是有一点,人的那条尾巴,生在其心中,无论他怎么样摇尾乞怜,其他人都不能轻易见着罢了。
狗性中有一点,很值得玩味。流落街头的流浪狗,偶尔觅得半块骨头,便像得了天赐,那个尾巴摇得,简直如同风铃;而家养的宠物犬,却完全是另一副嘴脸,甚至食必精脍,睡必软褥。这一点,倒正与人类颇为相似——穷苦人家偶得温饱,便感恩戴德;富贵子弟坐享其成,反倒怨天尤人。由此可见,"饱暖思淫欲"之说,不仅适用于人类,狗类亦同。
我曾经见过一只黄狗,被主人打折了后腿,却仍然每天爬到门前,尽到为主人“看家护院”的职守。别人皆慨叹它太忠义,我则以为,这样的忠义未免太轻贱。因为人之于强权,又何尝不是如此?分明已经被践踏得体无完肤,为什么还要“忠于职守”,甚至于为施暴者歌功颂德?这种"狗性"一旦深入骨髓,岂不是陡然增加更多的变态?让他们生出更多被虐待的快感来?
过去官府衙门里的差役,见了百姓龇牙咧嘴,转身见了上司,却柔若无骨,奴颜婢膝。此种行径,实在比狗还不如——狗尚且不掩饰其喜怒,而人却要披上"礼仪"的外衣。古来圣贤教导人们"不食嗟来之食",而如今的许多人,却在嗟来之食中品出许多所谓的美味,更甚至于还在心里感激那施舍嗟来之食的人。
最最可悲的是,人有时竟不如狗明白。老狗临死,必寻一处僻静角落,不愿让主人看见;而人则不然,偏要在临终时大张旗鼓,惊动四方,仿佛死亡也是一场表演。狗打架打败了,立刻夹着尾巴逃之夭夭,绝不虚张声势;而人被打败了,却非要找出种种借口,甚至于编造胜利的假象,再或者像阿Q般嘴里不停地骂骂咧咧,比如“儿子打老子”之类。
一言以蔽之,人性中掺杂了太多的狗性,却又根本不及狗性那般纯粹。狗不会道貌岸然,不会口蜜腹剑,更不会落井下石,但很不幸,人会。
照此推论,狗永远是狗,人有时却不是人。换句话说,要论忠诚与否,很多时候人不如狗。所以,与其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倒不如说,要论“忠诚”,狗比人类更有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