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困惑
刘臣民(菏泽)
历史的洪钟,一遍又一遍
喟叹着丛林法则
温柔的教鞭,一次又一次
轻叩着昏沉的课桌
天,阴翳与晴明频繁更迭
无法界定风的走向
雨,在眼眶里打着旋儿
不忍见花儿凋落
那追逐阳光的老小孩
扭着浑圆的身躯忘记了年轻的痛
愤怒的笔头板书着历史
抖落一地琐碎纷扰
诗评
历史褶皱里的时代困惑——评刘臣民《多变的困惑》
刘臣民的《多变的困惑》以凝练的意象与跳跃的诗行,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迷茫感交织,在历史与当下的碰撞中,折射出对时代命题的深刻思索。诗歌以独特的视角,勾勒出个体在历史洪流与现实迷雾中的精神困境,充满哲思与张力。
在诗歌意象的构建上,诗人以“历史的洪钟”“温柔的教鞭”两组对比鲜明的意象开篇。“历史的洪钟”喟叹“丛林法则”,赋予时间以沉重的沧桑感,暗喻历史进程中弱肉强食的残酷规律;“温柔的教鞭”轻叩“昏沉的课桌”,则以温和的意象营造出教化与启蒙的场景,二者形成强烈反差,奠定了诗歌思辨的基调。“天”与“雨”的意象贯穿第二节,“阴翳与晴明频繁更迭”“无法界定风的走向”,既是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现实世界不确定性的隐喻;“雨在眼眶里打着旋儿”将自然之雨与情感之泪勾连,“不忍见花儿凋落”的悲悯,赋予诗歌细腻的情感温度。
诗歌的结构与节奏充满跳跃性,通过时空交错的表达,深化“困惑”的主题。从历史法则的宏大叙事,陡然切入“老小孩追逐阳光”的微观场景,“扭着浑圆的身躯忘记年轻的痛”以极具画面感的描写,展现出个体面对时光流逝的复杂心态——既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暗含对往昔伤痛的选择性遗忘。结尾“愤怒的笔头板书着历史”,将书写行为与历史记录相联结,“抖落一地琐碎纷扰”则以碎片化的意象,传递出历史书写过程中难以言说的困惑与挣扎,现实与历史的界限在诗行中逐渐模糊。
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张力,在口语化的表达中蕴含深刻哲思。如“无法界定风的走向”“抖落一地琐碎纷扰”等语句,以直白的表述传递复杂的情绪与思考,使抽象的困惑具象化。但部分意象的转换稍显突兀,如“老小孩”形象与前文历史、自然意象的衔接,在逻辑过渡上可进一步打磨,以增强诗歌整体的连贯性。
《多变的困惑》以独特的诗性语言,在历史与现实的缝隙中探寻生命的意义与时代的困境,既有对历史规律的冷峻审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温情关照,为读者带来丰富的解读空间与深沉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