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在京剧社活动落幕的傍晚,于晚晴苑楼下邂逅戏韵。阳光里的老奶奶因京剧与众人结缘,琴音歌声交织,过往热爱被唤醒。不同经历的人齐聚,让小院满是欢乐,国粹魅力尽显,令人沉醉难忘。
邂逅戏韵里的时光
文/艾莉(四川)
京剧社的活动落幕,我悠悠踱步至晚晴苑楼下。彼时,夕阳浓烈似火,将天空染得一片绚烂,金色的余晖洋洋洒洒,宛如碎金铺满大地。
(作者妆照)
目光不经意间扫到一张长椅,上面坐着一位老者。温暖的阳光轻柔地落在她脸上,泛起一片红晕,恰似天边绚丽的晚霞。我瞬间眼前一亮,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静静欣赏这位融入晚霞盛景里的老奶奶。
她的装扮十分惹眼,身着一件粉嫩如樱的上衣,搭配着干净素雅的白色裤子。这般少女般的打扮,在绿树的映衬下,自成一幅灵动的画卷。
许是注意到我背着琴盒,老奶奶微笑着开口,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温和:“姑娘,刚才我在这儿听到你们在楼上唱京剧啦,我呀,以前也爱唱这一口。”说着,她情不自禁地轻轻哼起:“光辉照儿永向前”。那熟悉的旋律,瞬间勾起往昔的记忆。
(作者妆照)
听闻此,京剧社的琴师张淑欣老师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二话不说,迅速打开琴盒,拿出京胡。她熟练地调试着琴弦,动作轻盈而专注,试图找准最适合老奶奶的调门。随着琴弦微微颤动,那悠扬的旋律缓缓流淌而出,瞬间唤醒了老奶奶内心深处的戏魂。
(作者妆照)
老奶奶微微眯起双眼,沉浸在旋律之中,开始投入地唱起来:“爹爹给我无价宝……”她的声音虽因岁月流逝略显沧桑,却饱含着一种穿透时光的力量。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灵魂深处迸发而出,带着浓厚的韵味,让人真切感受到她对京剧的热爱。只见她神情愈发投入,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曾经风华正茂的岁月。那一刻,我们似乎看到了年轻时的她,在戏台上轻舞水袖、眉眼含情的俏皮模样。一曲唱罢,意犹未尽的她紧接着又唱起:“都有一颗洪亮的心……”脸上满是陶醉之色。趁着间隙,我轻声询问:“奶奶,您喜欢京剧多久啦?”老奶奶微微仰头,眼中闪烁着光芒,回忆道:“几十年喽!我年轻的时候呀,就特别痴迷舞蹈和京剧。虽说已经很久没唱了,但心里这股喜欢的劲儿啊,从来没断过,以后也会一直在。”听着老奶奶的话,我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京剧,它远不止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紧紧连接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情怀。就在这时,一位带着小外孙玩耍的姥姥也被这热闹的氛围感染,兴致勃勃地登上了这临时搭建的“大舞台”。她一亮嗓,醇厚的京韵便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一段唱罢,大家纷纷叫好,她也来了兴致,接着又唱了第二段,甚至反复唱了好几遍。经过一番交谈,我们才得知,原来她年轻时是文艺宣传队的豫剧演员。一时间,小小的院坝充满了欢声笑语,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在这一方天地里,京剧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
(作者妆照)
望着眼前这其乐融融的场景,我由衷地感慨:能在这偶然的时刻结识老奶奶,真好!能沉醉在京剧的世界里,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魅力,真好!而这晚晴苑楼下的小院坝,因为京剧,成为了承载美好与欢乐的“大舞台”,让国粹的情谊,在每个人心间生根发芽,永世流芳。
山茶花开短评:作品文风清新,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场与京剧有关的邂逅。夕阳余晖下,老者因京剧与众人结缘,琴音响起,唤起对往昔热爱的回忆。不同经历的人因京剧相聚,小院充满欢笑。作者借这一温馨场景,展现京剧作为国粹的魅力与凝聚力,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赞美与传承期待 。
作者简介:艾莉,籍贯长春,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留校工作至今。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长沙分会会员。先后出版《莱茵三色》《那年那月那些事》等多部作品。《那年那月那些事》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
《潇湘诗苑》都市头条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 陈细彬 李斌 彭永征 李勇
社长、执行总编: 周丹
常务副社长:姚先辉
副社长:余晓琼
副总编: 赵湘莲 刘海明 梁先慧 柴平山 刘建湘 曾海雄 王昌德
审稿部:
律:姚先辉 词:赵湘莲 绝:梁先慧
现代诗兼诗评: 柴平山 刘建湘
楹联:曾海雄
散文 小说:周丹
古诗词诗评:刘海明
业务培训部兼审稿诗评:王昌德
收稿人兼一审:余晓琼
二审:姚先辉 赵湘莲 梁先慧
终审:曾海雄
《潇湘诗苑》投稿须知:
本刊欢迎正能量、高质量、有品位、有趣味的各种体裁美文。赐稿主编微信(山茶花开:frwzyx123)直接投稿。
著作权属于原创作者所有,文责自负,本刊概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对于优秀作者,本刊将推荐加入合作纸刊《青年文学家》杂志社作家理事会,其作品优先推荐在纸刊发表。同时,优先推荐参加本刊年度佳作奖、优秀作者读者奖、潇湘诗苑推广奖等奖项的评选,入会者优先推荐参加优秀青年作家评选,予以表彰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