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奎华摄影
那些年的“麦征”
候俊英
又到了麦熟一晌的季节。金灿灿的、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快要收割了。说到麦田,让我想起那些年,老百姓收完了麦子,就赶着驴车往粮所或者粮库里送,美其曰:交公粮。炙热的太阳烤得人睁不开眼睛,但乡镇粮所的院里院外,一辆辆送粮的地排车,长龙布阵似的,把粮所围得个水泄不通。那可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景。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许人们已经淡忘掉了吧。因为我家住粮食局,所以每年的麦征收粮都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
麦征,是粮食系统的术语,也是粮食局三夏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到这个时候,局里上上下下得干部职工,全部行动起来,清仓、整理晒粮场地,标好地磅秤、准备验级测量仪等。时刻准备着,进入到一级“战备”状态。按说麦征这事和我的职业,是“风马牛不相及”,可偏偏找了个老公在粮食局仓储科工作。所以每年到这个时候,听到和看到的都是麦征、晒粮、仓储、收粮任务指标等等字眼和场景。还亲眼目睹老公每年一到收公粮的夏季,都要去北大仓粮库、乡镇粮所帮征,身上还承担着七十多万斤的任务指标。他这个负责仓储工作的,要理所当然地首当其冲,严格把好麦征关。每次下粮所一住就是两三周,废寝忘食,风餐露宿。粮局五十多名职工,为了完成麦征收粮任务,全都挤在马路上和粮所门口,摩拳擦掌、二目圆睁,紧紧地盯着过往大小车辆。发现一辆送粮车,呼啦一下子,就被十几人围住,你争我抢。抢到的满心欢喜,抢不到的急得面红耳赤,满腹抱怨。就是这么拼命地抢,有的恐怕也难以完成任务,僧多粥少啊。老百姓也不是傻瓜,交足公粮,多一点儿也不卖。毛八钱一斤,太廉价了。这可是“汗珠掉地摔八瓣”的成果,一年的血汗钱啊。还记得,唐代李绅的《悯农》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得真实写照。
可怜我的老公,天不亮就在路边上候着,晚上十一二点,甚至凌晨两、三点才收工。人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像变了个人似的。我跟他开玩笑说:”看你黑的,要把你埋在煤堆里,不呲牙就找不到你。”没办法啊,完不成任务是要受到处罚。为了那几两碎银养家糊口,老公也真是豁出去了。老公一惯是工作认真,不撞南墙不回头、一根筋的主儿。还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茬儿,早出晚归不辞劳苦。还好,脑瓜子算是灵活,做事有点儿门道。每年的麦征任务都是靠耍点儿“小聪明”和“小手段”来完成。他事先联系好一批个体卖粮商户,帮他们验级,帮他们取钱,想尽千方百计为他们送粮提供方便。还香烟、热茶献殷勤地伺候着,讨好人家“贿赂”人脉,让他们帮忙完成麦征任务。你别说这招儿还真灵,小商户都乐意给他交朋友,提供粮源。老公真有一套,每年的麦征任务都超额完成。
虽然老公的麦征每年都很顺利,但是看到他如此辛苦,半月二十天的回不了家,累得精疲力竭,整个人都要瘦上一圈儿,看着就让人非常心疼。所以,麦征给我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那些年,一听到麦征头就大,非常得讨厌。

投稿须知
1、都市头条(ID:10950627)和茌平文苑服务于广大文学爱好者。
2、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绝一稿多投,严禁抄袭,文责自负。拒绝AI生成作品投稿。
3、因是业余时间编辑,作者投稿前请反复自检,定稿后再投稿。编辑有权对来稿修改。投稿题目不用空格。多个文档编在一起,后缀作者简介。使用宋体小四号字投稿。
4、投稿体裁:诗歌、散文、随笔、小说、学生优秀作文、书法、绘画等。诗歌每次投2至5首,总字数300字以上,题目和正文均顶格写,行与行间不要空行,段与段间空一行;散文、随笔、小说上限3000字左右。请用简体中文投稿,谢绝繁体。
5、投稿邮箱lccpwy@126.com,投稿作者请关注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f13561471690),便于稿子交流和发放稿费。两周内不采用可另投别处。
6、请附作者百字内简介、作者真实姓名、生活照片以及微信号、电话、地址等联系方式,在一个邮件内以附件形式发送。
7、稿子有赞赏并高于二十元,百分之五十给作者付稿费;低于二十元用作平台维护。无赞赏无稿费。稿子发表十天后发放稿费,后期赞赏不再发放。
8、特别提示:平台有赞赏功能,自愿参与,量力而行。
9、所用网络图片,侵删。
10、原创作品经作者授权刊发,其他媒体转发,需注明《茌平文苑》。
11、都市头条(ID:10950627)茌平文苑与茌平作协旗下公众号茌平文苑,系同一编辑部,作者向茌平文苑投稿,即被视为将其作品的网络传播权,授予茌平文苑的两个平台。如不同意,敬请在投稿时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