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聂霞
从贵阳返程郑州,和两个孩子坐在一块,一个18岁男孩就读贵阳师范学校,回郑州老家,一个25岁贵阳男孩去武汉找工作,爱好摄影和电脑,听他们谈话,都很善良,大的男孩拿出一大盆卤鸡,说是他父亲亲手做的让他在路上吃,里边配有豆筋和花生,很丰盛,他笑着拿出4套一次性手套和筷子非要让我们坐下一块和他分享,我们推不掉就成了4人小聚餐,从晚上7点边吃边聊到10点熄灯,他们说起那些博士后,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后的抑郁,谈到一家三代人的沟通不畅,以及自己对前途的无力感,一下冲击到我,我专注听着他们对人生观的评论,随口告诉他们一个经历过来人活着的心态:一个人无论学历和家庭怎么样,要具备三心:对创造者的敬畏之心,对相处者的歉卑柔和之心及善待自己内心强大之心,这样上帝给你机会的时候加上你的努力,才能有底气地前行,光在哪里,黑暗就会在那里消失。我刚言毕,谁知他们就写在了自己的手机上,我很感动,希望他们明天会更好。
躺在床上,望着窗外忽明忽暗的夜景和下铺两个沉睡中的孩子,我怎么也不能入睡,18岁的岁月如电影在脑海中浮现。
1982年5月,同学们还在校园享受那份奋进的青春,我的人生却迎来重大转折,因父亲手被机械设备创伤的原因,我不得不含泪告别三乡六中(当时我在那里复读)那熟悉的校园。
本以为教育梦想就此搁置,没想到命运另有安排,我接替父亲的教学生涯走进了课堂,尽管学历不占优势,但对教育的热爱给了我勇气,我毅然怀着梦想投入到了石村乡王眷村的教师队伍,无数个夜晚,我在煤油灯光下苦读,困了就用冷水洗脸,累了就看看哲学类的书藉培养并激励着自己。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纯真的脸庞,紧张与不安瞬间消散,我知道,这就是我该坚守的地方, 往后的日子,我要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去和孩子们一同成长,造就未来,为了弥补自己经验和学历的不足,我翻阅大量的教学资料,填充自己的知识点,吸取教学中成功案例的精华,乐此不疲,虽然这条路充满艰辛,但每当看到孩子们的进步,我都无比庆幸18岁那个勇敢的决定 。
十三年来的教学生涯沥沥在目,从1982年一1988年一直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毕业班),1989年一1995年因我家孩子小的原因2一5年级来回调,基本上带毕业班居多,因为我年龄在石村乡王眷村教育队伍中最小,虽有孩子但帮扶人多,也没什么负担,时间上比较充足,最主要还是热爱教育这个行业吧。
记得刚进学校那年,我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教语文,数学),与我相差3一5岁的孩子们中间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比我个子还高,想办法难为我,上课时间在课桌上面乱跳,总想给我点下马威,但我生性严厉,从不退缺,无论春夏秋冬,我始终坚持下午坚守三节课(当时一般要求上二节课就可以,第三节自习)最后一节就拿些奥数题边学边讲边测试,功夫不服有心人,每次在石村乡奥数竟赛中我们班都名列前茅,在全乡普考比赛中也是如此,多次得到校领导和家长的好评,点点滴滴的努力,使我从骨子里爱上了教育,尽我所能与孩子们融为一体,早操,跳绳,打兰球,教唱歌……

1995年,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我离开了我执爱的教育行业,选择了幼小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