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法今吐纳珠玉
——读张道柱《东平腊山国家森林公园》随记
张晔/济南平阴
济南泉城亦是一座大美诗城,诗城有中国玫瑰之都平阴,平阴有一位真正爱诗的老人,叫作张道柱的,这位张先生用一篇篇诗作,在为诗城济南的文明构建增砖添瓦植绿描红。
诗歌是心灵与自然碰撞的火花,亦是文化与景致交融的结晶。刚才细读了张道柱先生微信发来的的《东平腊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诗,不犹眼前一亮。全诗如下:
东平腊山国家森林公园
五月沿湖过古村,红墙绿瓦立山门。
深潭摆尾鱼夫妇,绝壁争光柏祖孙。
客选林阴留倩影,神评果味笑惊魂。
盈天鸟语声消后,老店浓香酒一樽。
该作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腊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字里行间流淌深情,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腊山山水长卷,引人入胜,耐人品味。
“五月沿湖过古村,红墙绿瓦立山门”,起句点明时间与地点,简洁明快,将读者带入情境。诗人在五月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沿着湖畔而行,途经古村,眼前“红墙绿瓦”的山门巍峨而立。“红墙绿瓦”色彩鲜明,视觉冲击力强烈,既展现出東平腊山国家森林公园山门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暗含历史人文的厚重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园内景色的描绘。
颔联“深潭摆尾鱼夫妇,绝壁争光柏祖孙”堪称全诗的精彩之笔,以灵动的想象与巧妙的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与生命。深潭之中,鱼儿成双成对,悠然摆尾,好似恩爱的夫妇;绝壁之上,柏树历经岁月,高低错落,如同相互依偎、努力争取阳光的祖孙。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深潭”对“绝壁”,“摆尾”对“争光”,“鱼夫妇”对“柏祖孙”,从空间到动作再到主体,层层对应,精妙绝伦,更将腊山的生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鱼儿的灵动、柏树的坚韧,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好联,能流传!
“神评果味笑惊魂”一句则充满趣味,想象奇特,仿佛连神仙都对腊山的果子赞不绝口,以至于惊讶到“笑惊魂”,以稍夸张的手法突出腊山物产的丰富与美味,也增添了诗词的浪漫色彩与人间烟火气息。
犹其值得赞赏的是尾联“盈天鸟语声消后,老店浓香酒一樽”,将一天的游历在静谧与醇香中收尾。当漫天的鸟语渐渐消散,夜幕降临,诗人走进老店,饮上一樽浓香的美酒。“盈天鸟语”描绘出白天园内鸟儿欢鸣、热闹非凡的景象,与“声消后”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时间的流转与氛围的转换。而“老店浓香酒一樽”则给人以温暖、闲适之感,仿佛诗人在结束一天的游览后,于美酒中放松身心,回味着腊山的种种美好,动静场景对比鲜明,余韵悠长,让人不禁心生向往。
张道柱先生的这首诗,在艺术上,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仗工整,结构严谨;在情感表达上,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人文风情的喜爱融入字里行间,情景交融。整首诗既展现了东平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独特魅力,又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文人心境,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别具韵味的文学之旅,亦让腊山之画山绣水跨越文字,更深的印刻在人们心中。这首诗值得刻石上墙,长留腊山景区。我本人和我任职的济南市诗书画研究会愿承办这桩有益乡村振兴的雅事,力促落地。因为好诗需要藏之名山呵!
张道柱先生退休后几乎精力都投入诗词创作了。他不为哗众求名而写,亦不为邀宠解闷而逢迎奔走,爱诗爱的纯粹,在这点上值得我辈尊重。更值得邑内个别为老不尊的诗词老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