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设置新亮点
本节课紧密围绕“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小老师在课前精心设置了三个核心教学目标:①能够准确辨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②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并能总结归纳出平移规律;③灵活运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目标的设定由传统意义上的“大先生”(即教师)转变为小老师自主设定,并经大先生审核通过,这一转变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
二、达成目标,小老师方法灵活多样
(1)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
图象探究任务设计得既合理又富有启发性。小老师通过分组分别绘制y=2x与y=2x+3的图象,并在坐标系中进行叠加对比,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发现了“上下平移3个单位”的规律,这一教学方法直观且有效。
(2)问题链引导思维深入
小老师巧妙地设置了一系列阶梯性问题,如“当b=0时函数的特征是什么?”“k值相同时图象之间有何关系?”等,这些问题链有效地引导了小老师的思维逐步深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
(3)生活情境激活数学思维
小老师巧妙地结合了生活实际,以网约车计费(起步价+里程价)为例,引导自己建立函数模型,并成功抽象出y=2.5x+8的表达式。这一做法不仅增强了小老师的数学建模素养,还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三、目标反馈与改进空间
(1)小老师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问题
部分小老师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在合作交流环节表现不顺畅。针对这一问题,小老师需要加强对这些自主学习不足的同伴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们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便更好地参与到合作交流中来。
(2)生成性问题处理不足
有小老师提出“y=2x+3与y=2x-4两直线间距是否为7”这一生成性问题时,同伴未能及时拓展并解决。这提示小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同伴的质疑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
(3)信息技术应用深度不够
虽然小老师已经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图象变化,但未能让同伴亲自动手操作参数滑动条,导致动态观察的直观体验不够充分。为了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小老师应该鼓励更多同伴参与到信息技术的操作中来,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小老师教学改进策略
1. 差异化任务设计
针对不同层次的小老师,可以采用差异化任务设计的方法。将探究任务分为基础型、提高型和拓展型三个层次,并采用“同质分组+异质帮扶”的模式进行分组。同时,准备“解方程组锦囊卡”等辅助材料,以帮助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小老师更好地完成任务。
2.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小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深化其应用。除了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进行图象演示外,还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先进的数学教学软件和工具,如在线互动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以丰富教学手段和提升教学效果。同时,鼓励小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作者:温树椿(三晋名校实达中学大先生)
青力点评
温树椿老师的《一次函数小老师教学反思》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采用总分形式,分别从目标设置、达成路径、问题发现及改进策略四方面深入剖析教学实践,对学情关注细致,能敏锐捕捉课堂生成性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具有较强的教学指导价值。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