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南双珠诗社委员会主办
本期责任编辑:珠山樵夫
二零二五年第(016)期


七律•小满
2025年5月21日
文:乐山
四月南风催麦黄,禾田雨霁好接墒。
农夫夤夜修刀具,穑妇平明杵夏裳。
芒种之前堪挂耨①,端阳未至好修场②。
田家苦累忙三夏,劝汝光盘珍米粮。
注释:①挂耨,挂锄。准备收割麦。②修场,整修场院准备晒麦。
一丛花•初夏
2025年5月20日
(依苏轼《一丛花·初春病起》为正格填)
文:乐山
南风四月麦初黄。西气助苗苍。祝融①早寄鱼书到,小满近、咫尺端阳。孟夏星汉,银河璀璨,飞絮漫纱窗。
风翻云影五更长。人老恋筐床②。恍惚似睡黄粱梦,会兰亭、曲水流觞。忘掉杖朝③,随缘花草,百岁亦芬芳。
注释:①祝融,司夏的神。②筐床,舒适的方床。③杖朝,指八十岁以上的男子。
七律•摘樱桃
(梁家庄摘樱桃 )
2025年5月26日
文:乐山
炎炎赤日去梁庄,早有老翁迎客忙。
茶嫩透壶香满院,情浓疑里义还乡。
红珠藏叶玲珑紫,玉果临风灼烁黄。
如雨汗淋衫浸透,嫂一桶满妹一筐。
捣练子•摘樱桃
2025年5月26日
金赤紫,色泽明。窣破罗裙探碧丛。枝上繁星接远火,摘罢颠杪转枝东。

五律.端午粽
文:毕顺江
阵阵敲门柄,绵绵呼叫情。
如期端午粽,满满赤诚浓。
口嚼糯香米,心情难静穷。
珍惜人间爱,岁月伴亲行。
沁园春.端午节
文:珠山樵夫
蒲艾悬门,角黍堆盘,节序端阳。看龙舟竞渡,波翻雪浪;鼓锣齐震,声裂云荒。彩线缠丝,香囊佩玉,祈福驱邪佑众康。人如织,正榴花照眼,艾酒盈觞。
千年屈子流芳。叹浩气、长存日月光。念怀沙抱石,忠魂未远;忧民济世,遗韵犹彰。角粽投江,龙舟追棹,岁岁年年缅国殇。情难已,愿山河永固,盛世安康。
七律.小满
文:珠山樵夫
榴火初燃麦穗黄,熏风拂野送新凉。
蚕眠箔上银丝密,鲤跃池中碧水泱。
半亩瓜藤遮竹架,一溪荷影映斜阳。
莫言未满方为好,世事盈虚总未央。
(2025.05.21)
端午思
文:文霞
摊开月光会看见母亲
母亲又在忙碌
泡了一盆粽叶 一盆米
满满的一大盆鸡蛋
哦 端午节了
一瞬间打开浓情的夜空
头发沉沦于皱纹
母亲把岁月收藏于她日常
清晰记得
母亲说 五个鸡蛋 一把草药
煮出来的鸡蛋
坐在门槛上面朝屋里
不准说话 吃下这五个鸡蛋
不再头疼
这个办法用了
再也没有头疼过
每到端午
我都会想起母亲的传说
在母亲眼里
一切经历都在排队
她站在第一位
母亲的身影
和夕阳重合
正如母亲的生命
烙在灵魂中
如今 母亲已经远行
故乡的炊烟还在原地
我依旧是母亲最爱的孩子
日子过的好快
又到端午 我该回家了
醒来之后 梦也醒了
在回忆里刺痛心窝
一声叹息
只能让我在这叹声中
将过往的岁月轻轻抚摸 !

五月
文:山人
端阳新麦熟,夏至谷怀胎。
园地生莎草,池塘菡萏开。
农家忙敛获,吟客竞文才。
白面蒸香饼,诗成约酒来。
初夏
文/山人
一
雨霁长空碧,云开见彩虹。
榴花初照眼,竹影动熏风。
二
鸣笛惊飞鸟,清波映碧天。
岸边风摆柳,池里小荷钱。
三
池塘翻绿浪,林远鸟声轻。
蛙鼓催荷醒,一闻诗韵生。
七律•端午忆龙舟等三首
文:王兴忠
五月榴丹粽子来,曾经渡口看舟开。
飞梭破浪惊云雨,铁臂驱波震闪雷。
水岸人呼追鼓点,船头手指赴红台。
屈原不朽存端午,竞赛争标笑在腮。
端午感怀(古风)
文:王兴忠
屈原爱国美名扬,年年五月粽子香。
自古昏君容奸臣,从来百姓颂忠良。
一曲离骚随云远,九歌天问映日长。
丹心化雨润古今,华夏图强再启航。
七绝•屈原不朽千年祭
文:王兴忠
悲愤投江起浪波,忠魂傲骨未沉河。
屈原不朽千年祭,爱我中华世代歌。
南乡子•端午
文:王兴忠
青岛遇端阳,五月浓情米粽香。艾草悬门驱瘴疠,传扬,千古英灵汨水长。
荆楚郢都亡,屈子捐躯跃汨江。竞渡飞舟招勇士,同腔,祭祀忠魂众感伤。

复笔端阳
文∶赵焕彩
(一)
五月麦黄又过端阳,
千家煮粽串亲问望。
谈天说地品茶聊酒,
屈子直臣妇孺皆详。
(二)
昏庸楚王忠奸不辨,
谗佞当道举国哀伤。
汨罗江畔牵肠今古,
多少诗书几度文章。
(三)
大夫持节以诚心志,
一腔文笔万世绕梁。
三山五岳镌刻贤士,
五湖四海铭记端阳。
(四)
荆楚沉勾汨罗钓月,
传承岁月不负苍黄。
英雄辈出厉兵秣马,
中华锦绣铁壁铜墙。
(五)
九天揽月五洋捉鳖,
气势如虹精神昂扬。
今朝处处龙腾虎跃,
谁敢觊觎必定灭亡。
(六)
稻菽堆金铁路织网,
城乡一体全面小康。
复兴大业踔厉前进,
诗意盎然韵味悠长。

山花子.搓麦粒
安茂训 (李璟体 新韵)
五月荼蘼绽放阑,熏风拂麦近开镰。人老偏多思旧事,忆从前。
不忘孩童黄口岁①,约摸正是这时间。田野捡柴搓麦粒,怕人嫌。
注:①黄口。 古时称13一15岁男孩。
江城子.芒种(中华通韵 苏轼体)
安茂训
时值芒种逛田园。艳阳天。百禾妍。谷稷苗青,玉米叶披苫。秀麦连冈收指日,金灿灿,浪腾翻。
曾经家有几分田。在村南,水塘边。四季耕耘,粮菜种齐全。不忘童时拾麦穗,蒙草帽,挎竹篮。
七绝.端阳
安茂训
艾草悬门过端阳,龙舟未沾风河光。
铁橛山采桲楞叶,包煮甘醇糯米香。
七绝.端午
安茂训
端午题诗不见新,千篇一律哭灵均。
惋惜徒有报国志,痛恨昏君误好人。
满江红.端午思(中华通韵)
安茂训
千载悠悠,多少事、云烟易逝。唯屈子、典籍流传,艺德双熠①。劝谏无门空自怨②,当时有策何从弼。③汩罗江、静卧抱沉石。鱼虾泣。
悲<天问>,谋民逸④;诵<离骚>,<国殇>祭。报黎民社稷、历平生志。漫漫路兮求上下,沉沉宦海秉仁义。太不公,侫吏骗昏君,忠魂寂。
注:①熠。光耀,鲜明。
②怨。恨。
③弼。辅助。
④逸。安闲,安乐。
⑤侫。巧言谄媚。

端午感怀
文/赵学芹
端午时节粽飘香,彩丝绕臂韵悠长,
追思屈原怀家国,盛世中华谱新章。

一丛花·夏荷
文:珠山樵夫
青盘翠盖满池塘,风动散幽芳。红绡半卷摇波影,露沾蕊、醉倚斜阳。蜻点嫩尖,鱼游碧叶,摇曳舞霓裳。
兰舟轻泛水云乡,仙子浴新妆。罗裙漫展凌波步,暗生香、浅笑盈眶。心寄藕丝,情牵莲子,清韵入诗章。
(苏轼体2025.05.17)
如梦令•端午感怀
胡荣菊
江上龙舟争渡,香粽饱含情愫。端午祭忠魂,爱国忧民无助。悲绪,悲绪。千古离骚佳赋。

端午节抒怀
文:韩金胜
黄糯凝香润玉觞,萦怀楚念动柔肠。
艾囊遥寄云边地,卧踏冰霜守国疆。


《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赋》
文:珠山樵夫
赫赫炎夏,灼灼正阳。时维端午,节序端阳。览华夏之胜景,品古韵之悠长。千年习俗,传承岁月之璀璨;万载风华,凝聚民族之荣光。
溯其源也,众说纷纭。或言祭龙,图腾信仰以溯本;或云恶日,驱邪避祟而安身。更有屈子投江,赤诚昭昭贯日月;子胥死谏,忠魂凛凛泣鬼神。曹娥寻父,孝行感天动地;勾践练兵,壮志砺胆磨心。诸多传说,皆蕴深情厚意;数般故事,俱含至理精魂。
观其俗兮,异彩纷呈。龙舟竞渡,鼓声雷动惊碧浪;角黍飘香,苇叶轻包裹玉粳。佩香囊以祛病,系彩线而祈宁。门悬艾草,驱尽人间邪祟;户插菖蒲,迎来天下祥祯。沐兰汤以洁体,饮雄酒而壮行。斗草之戏,尽显童真雅趣;射柳之习,犹彰豪迈豪情。南北风俗,各展千秋特色;古今传承,同扬万代文明。
至若佳节之时,万民共庆。孩童雀跃,老者怡然。市集喧腾,商贾云集。粽香飘满街巷,艾影摇曳庭轩。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书雅韵;黎民百姓,载歌载舞乐华年。忆往昔,先贤风范永存;看今朝,盛世风华正灿。传承传统节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文化力量,共筑华夏梦圆。
嗟乎!端午之节,非独一日之欢,实乃千年之脉。承先人之志,传后世之思。愿此佳节,长盛不衰,与天地同寿;祈我中华,繁荣昌盛,共日月齐辉!
颂曰:
仲夏端阳古韵长,千年风俗自芬芳。
龙舟破浪追思远,角黍飘香寄意长。
艾草悬门驱疫鬼,雄黄入酒保安康。
忠魂烈魄今犹在,浩气千秋耀八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