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之美:动静相生的生命哲思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道家箴言如黄钟大吕,道破宇宙运行的终极奥秘。在科技狂飙的现代社会,我们困于信息洪流的漩涡,用电子屏幕切割时光,以脑力透支换取生存资本,却让承载生命的躯体在静止中渐成困兽。久坐滋生的湿浊淤塞经络,恰似一潭死水腐坏根基,唯有深谙“动”之真谛,方能拨开迷雾,重获身心清明。
溯古观今,“动”始终是天地间最本真的秩序。盘古开天辟地,以巨斧劈开混沌;女娲抟土造人,以指尖赋予生机。从黄河奔涌的磅礴,到敦煌飞天的飘逸,华夏文明始终在动态流转中延续。当医者的手掌抚过僵硬如石的肩颈,触碰到淤堵的经络如干涸河床,方知“血行风自灭,通则不痛”绝非空谈——运动,是生命能量最原始的激活方式,是疏通浊流、涵养清源的根本。
动,是生命的呼吸,亦是清净的前奏。深海蓝鲸划破碧波的游弋,草原骏马扬起的烟尘,新芽顶开冻土的倔强,候鸟跨越山海的迁徙,这些看似激烈的动态,实则为万物积蓄沉静的力量。正如山涧溪流奔腾不息,方得源头活水常清;密林草木岁岁枯荣,终成蓊郁苍翠的永恒。现代人之所以困于亚健康的泥沼,正是错将静止当安宁,忘却了“流水不腐”的生存智慧。
动,是智慧的火种,更是澄明的阶梯。从仓颉造字时的躬身观察,到祖冲之演算时的踱步沉思;从张衡观星时的俯仰天地,到徐霞客跋涉时的丈量山河,文明的每一次突破都始于动态实践。达芬奇在解剖台前的专注笔触,爱因斯坦在专利局走廊的徘徊身影,皆是“动中求静、静中悟道”的典范。反观当下,过度依赖虚拟世界的我们,在指尖滑动中失去了与真实世界对话的能力,智慧的源泉也随之蒙尘。
动,是长寿的秘诀,亦是返璞的归途。晨光中舒展的太极,将刚柔并济的东方哲思融入一招一式;暮色里奔跑的身影,让汗水带走身心的疲惫与浊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动静相宜方能调和气血。当我们在运动中感受呼吸的韵律,在汗水中体会身心的通透,实则是在以动态的方式,抵达“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
动,是宇宙的浩渺,亦是本心的映照。银河在引力中永恒旋转,星云在碰撞中孕育新生,微观世界的细胞分裂与宏观天体的运行轨迹,共同谱写着“动而愈出”的宇宙诗篇。现代人蜷缩在钢筋水泥的樊笼里,却不知每个细胞都在渴望回归自然的律动——那是与天地同频的生命节奏,是在奔跑、舒展中感受“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终极境界。
当我们重新迈开脚步,让身体在运动中苏醒,便会懂得:动非躁动,而是积蓄宁静的能量;静非停滞,而是沉淀动态的智慧。唯有深谙“清浊同源、动静相生”的哲理,在动中求通,在静中悟道,方能让生命如清澈溪流,在动静交替中奔向永恒,最终抵达“天地悉皆归”的澄明之境。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